最近几年,市场对银行业的主流预测一次次落空。最初,银行盈利丰厚且市盈率很低时,人们认为市净率偏高,最终,在高利润增长下银行股的市净率也下降了。随后,伴随着4万亿而来的银行巨额信贷,人们又担心低利差会损害银行利润,结果又证明错了。接着,信贷紧缩又成为人们担忧的因素,没想到紧缩导致的利差上升再次助推银行利润创新高。 尽管市场不断寻找新理由来看空银行,但银行业却展现了极强的盈利能力和穿越周期能力,其结果是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市盈率持续下降。眼下,面对罕见低落的市盈率,人们仍然缺乏足够的激情,其理由是,银行一枝独秀不正常,其“暴利”来源于垄断,对实体经济构成了抽水效应,总有一天国家会对银行下手。 为了论证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残酷剥削”,很多人引用银行人均利润为制造业12倍这一数据。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比较不同行业间的人均利润是无意义的,从方法上是错误的,其错误与用高毛利率来证明高速公路行业的暴利相类似。不同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利润表的结构也不同,因此,只有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指标能够消除行业差异,才是唯一可以用来验证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否在各行业之间实现的指标。笔者统计了A股上市公司2005年至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发现银行的ROE在8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名的分别是7、 15、 15、 21、 23、 9、 2。毫无疑问,银行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更出人意料的是,在上述时间段内银行盈利的稳定性也是超一流的,房地产、证券、建材、计算机等行业的ROE都曾某些年份超过银行,但没有任何一个行业ROE超过15%之后还能够一直持续,唯独银行能做到。 那么,银行的“暴利”从何而来?垄断和利率管制可以给予部分解释,但恐怕不是事情的全部。 由于世界各国都对银行实行准入制,银行不像其它生意想做就做,有一定的门槛,需要牌照,因此有理由说其存在垄断。但是,实行准入制或事实上准入制的行业很多,如除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业以及电信、航空、石化等等,但为何只有银行才有如此强大且稳定的盈利能力呢?中国一共有数百家商业银行,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等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并且行业集中度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2010年,四大国有银行占全部银行业总资产的49%,盈利占全部银行业的56%,银行的集中度远远低于电信、石化等行业,甚至也低于航空业。 从直观上看,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不仅争优质贷款项目很激烈,争存款也很激烈,各种各样的产品创新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事实上,很少有哪家银行能拥有绝对垄断地位,让老百姓非选择它不可。 利率管制可能是银行高利润来源之一,但它到底扮演了多大的角色,不应该夸大。一方面,中国3%左右的利差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并不算高;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实际存款利率存在很大上浮的机制(如通过理财产品),在项目少资金充裕的时候实际贷款利率也可能下浮(如减少咨询费等),利率管制在实际经营中多处都可以得到突破。 除了垄断和利率管制,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或许也可以部分解释银行“暴利”的成因。因为资本市场不发达,以间接融资为主,经济扩张过程中,金融服务的收益很少被其它机构分走,银行业得到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根据经济学原理,竞争会导致资金在各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利润率平均化是一个大趋势。如果这一规律未实现,必有原因,上述几个角度也许可以部分解释银行的ROE持续稳定地领先这一谜团。但是,它很可能忽略了银行与其它行业有着一个根本不同,那就是它具有巨大的外部性。银行倒闭从来就不是股东利益泡汤那么简单,而是会引起金融体系的连锁反应并严重打击实体部门。外部性造就了“太大而不能倒”,“太大而不能倒”又引发了道德风险,对银行经营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历史上看,银行业是一个波动性非常大的行业,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银行呈现普遍的繁荣,利润极其丰厚,这与是否竞争、竞争是否充分无关,因为在未来若干年,一场严寒就会席卷而至,过于激进的银行会破产,谨慎一些的银行也会亏损。这样,在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期限内,银行的ROE终究会与其它行业扯平。自从出现现代银行业以来,这种大幅波动已发生过了无数次。因为业绩会大幅波动,所以银行在繁荣时期会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坏账计提拨备,但坏账准备只能应对可预期的损失,经济低谷时发生未预期到的损失,就只能消耗资本了,资本耗光的结果就是破产。在“太大而不能倒”机制刺激下,银行在繁荣时间普遍会低估未来的风险,拨备计提不足以填平未来的窟窿。其结果就是银行的ROE很可能在经济上升周期长期持续领先于其它行业。一旦经济出现问题,相当一部分损失又会由社会来承担,低谷时期糟糕的ROE并不足以将其繁荣时间的ROE拉低到全社会的平均水平,所以,银行业天然地具有“盈利私有化、损失社会化”的特点。 因此,“太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也许比垄断更能解释中国银行业稳定且丰厚的利润。但是,“太大而不能倒”并不意味着银行的所有人没有风险,即便在美国,如果银行走投无路,要以国家注资的方式得到救助,也是以清洗原私人股东利益为前提的。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无法在市场上筹资到资金以补充资本,不得不求助于政府,而政府也非心慈手软之辈,许多求助机构的原股东持股比例被大比例压缩,甚至接近于洗劫一空。起先那些支持银行在繁荣时期大放贷款的股东,最终很多人损失巨大,对他们来说,ROE肯定最终被平均化了,甚至可能比这还要惨。 不过,中国银行业尚未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银行和政府的关系也与国际惯例差异极大,同时,中国主要银行都是国有大比例控股,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事情如何演绎,甚至连危机是否会以其它国家那种标准的模式发生,都非常难以预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银行这些年持续获取“暴利”,绝不是垄断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