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诸多争论中,人民币贸易结算导致贸易顺差中美元净流入扩大,加剧中国经济失衡的状况,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试图梳理有关的经济学理论以及英美等国货币国际化历史线索,以期对于厘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有所启发。
这里请允许笔者从一个经济学基本原理谈起。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不难读到,从国内生产总值(GDP)会计核算模型可以推导出,一国的贸易顺差与该国的对外投资是始终恒等的,或者说贸易顺差与对外投资好比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遗憾的是,这一经济学原理并不像数学公式1+1=2那样直观易懂。
举例而言,如果一位温州商人将生产的打火机出口到美国赚取了1万美元收入,从GDP核算角度来看,无论该温州商人如何处理到手的1万美元,温州商人的打火机净出口收入最终将在资本净流出项目上反映出来。
先假设温州商人将1万美元的净出口收入拿到手后便塞到床垫底下,而没有用于其他任何的消费或投资。温州商人的这一行为与美国居民增加1万美元储蓄是同等的概念。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储蓄=投资。于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温州商人将1万美元塞入床底,客观上为美国经济创造了1万美元的投资机会。反过来看,温州商人的这一行为,使得中国GDP中出现了1万美元储蓄缺口,无法在国内经济中找到相对应的投资。这个储蓄缺口被GDP核算统计划分为资本净流出。
当然,相信大多数人不会以这种方式持有外国资产。假定这位温州商人将赚取的1万美元用于购买美国苹果公司股票或美国政府国债,这一行为的经济学意义直观反映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或资本净流出)。如果温州商人将到手的1万美元转而用于消费,例如购买苹果公司电脑,在这种情况之下,温州商人原来的净出口被他购买苹果电脑的进口行为抵销而变为零。人们还可以假设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温州商人将1万美元存入银行或兑换成为人民币,追踪1万美元的最终使用去向,结果仍然一样,净出口始终与资本净流出相等。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一国的贸易顺差与该国的对外投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历史上看,英国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本国货币完全国际化的国家。十九世纪的大英帝国处于工业革命之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盛时期,不仅拥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而且对外贸易规模亦为当时世界之最。有经济学家称,英国是那一时期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除了对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有贸易入超之外,英国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大都保持顺差地位。由于当时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货币数量不足成为英国扩大对外贸易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此外,黄金等贵金属因运输、存贮和保管均不便利,也严重限制了英国对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国家的投资扩张。因此,将英镑国际化,使之成为英国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中的结算工具和交易媒介,变得十分必要。
根据《伦巴第街》一书中的描述,座落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伦巴第街的英格兰银行,以其超凡卓越的见识和能力,将伦巴第街大大小小的零散银行组织起来,变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金融体系。英镑顺利实现并维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完成英镑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化,使得英镑成为仅次黄金的全球硬通货。英镑国际化不但极大地便利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更重要的是,英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借助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取得了当时欧洲其他强国无法与之抗衡的优势。
从中国近代史也可以看到,英国最初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其后英国在华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短短数十年间达到惊人的规模。包括英国在内的帝国主义在华权益,像恶梦一样纠缠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全过程。事实上,自从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英镑一直被那个时代的中国普罗大众视为与黄金价值几近等同的硬通货,在英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战之后,全球金本位制无疾而终,新一代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建立。美国取代昔日大英帝国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大体沿用当年英格兰银行的传统思维,即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则与美元挂钩,通过采取类似美联储中央银行的复杂运作机制,调节货币供给。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借此确立。
二战之后直至上世纪60年代末期相当长的时期里,美国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美国充分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优势地位,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扩张。例如,战后美国实施一系列的政府援助项目,包括欧洲马歇尔计划、日本道奇计划以及向台湾政府提供援助。在政府援助项目的背后,美国跨国企业对受援国的直接投资亦大行其道。在美国把巨额贸易顺差成功地转化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美元国际化可以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逐渐从贸易顺差国转变成为贸易逆差国,而且由于越南战争拖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出现大量的财政赤字,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虽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未受到严重动摇,然而,时过境迁,已完成国际化的美元其作用和功能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解决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
以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来看,中国仍处于持续贸易顺差的状况,并由此引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与摩擦。寄希望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尝试就可以在解决贸易失衡或化解汇率争端中发挥作用,似乎太过急功近利。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目标,是通过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人民币境外区域化流通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定位,应有利于建立中国资本净流出渠道以及化解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货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