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新股发行审核向来充满神秘感。不仅如此,由于IPO帷幕深深引发的腐败问题也一直为市场所诟病。随着证监会首次公布IPO发审流程,以往投资者对IPO发审那种神秘感也将成为历史。 发审流程的公开旨在提高新股发行的透明度和社会公正性,这是预防IPO腐败标本兼治的最好办法。 依照流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对每一个发行人的审核决定均通过会议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出意见,避免个人决断。 例如,见面会环节,旨在建立发行人与发行监管部的初步沟通机制。问核环节,旨在督促、提醒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做好尽职调查工作。 根据证监会的安排,自2月1日起发行人将预先披露时间从此前的发审会召开前5天,提前至发审会之前1个月左右。预披露时间提前约1个月,这意味着那些拟IPO公司将在市场“暴晒”1个月时间,这段时期,媒体和投资者的监督力量肯定会会加强,同时,保荐机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将大大提高IPO质量。 原来神秘的发审委工作如今也完全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下。与此同时,证监会加强了发审委委员的监督约束机制。进入发审会阶段,证监会要全程跟踪,事后也有问责。 原来发审委委员拿到材料的时间是在发审会公告日,即发审会前5天。现在,预披露提前后,委员与公众一样可提前看到申报稿。但他们拿到全套的申请文件应该是在发审会公告日。 现代法治社会,特别强调程序公开的重要性。程序公开原则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国家权力的运行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法律实体的公正提供保证。监管程序公开是证券行政监管公正的基本前提。证券市场的公正需要严格的程序制度予以保障,程序实质上是管理和决定的非随意化、非人情化,其一切设置都是为了限制任意专断和自由裁量。 IPO发审流程的公开只是证券监管阳光工程的一个环节,正如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证监会将提高监管开放度和透明度,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阳光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