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现有的盲目追求短期暴利,忽视公司长期绩效的薪酬文化,建立一种鼓励长远思考、价值创造和社会贡献的薪酬确定机制,势在必行。 近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董事会主席菲利普·汉普顿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宣布放弃其相当于140万英镑(约合1400万元人民币)的年度奖金。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根本消除,欧美债务危机又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新一轮涨薪潮却仍在欧美部分大企业高管中蔓延。这一行为暴露出高管的道德缺失,正招致公众的强烈质疑和抨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欧美大企业高管的薪酬一直呈直线上升之势,即使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依然如此。英国一个独立的高薪委员会经过一年调查后发现,一些大企业高管的薪酬在过去30年增加了40倍以上,而普通员工的工资仅增加了3倍。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分析报告也指出,在2010至2011财政年度,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100家大公司中,87家的总裁领取的基本工资、花红、股权奖励和养老金等平均高达510万英镑(约合5100万元人民币)。 其实,英国的情况只是欧美国家的一个缩影。经合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美国最富有人群“获得了过去30年收入增长的大部分”。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的资料则显示,2010年299家最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平均薪酬为1140万美元(约合7200万元人民币),而普通劳动者的薪酬在2009年才刚刚超过3.3万美元(约合20.8万元人民币)。 那么,企业高管究竟凭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薪酬呢?一种观点认为,高管的薪酬应该和企业的业绩挂钩,业绩好就给高薪酬,业绩差就降下来,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目前,欧美国家企业高管的基本工资还不到总薪酬的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都是以股权激励等形式发放的,而在1998年时,工资还可占到高管总薪酬的一半左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管的薪酬应该同企业规模联系起来。公司规模越大,高管就需要处理更繁重的工作,需要更高的管理技巧、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强的个人能力。因此,公司规模越大,高管的责任越大,也就需要得到越高的薪酬回报。 然而,许多大公司高管并没有认识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就越应该审慎行事,负责任地行使权力。自安然欺诈丑闻以来,层出不穷的企业违法案例表明,其高管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高管考虑的只是短期行为,他们挖空心思地追求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被滥用,最终造成泡沫过大。这些大公司高管不负责任的举动,被视为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帮凶。 所谓的“美国梦”告诉人们,人人机会平等,人人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而如今与企业的真实业绩毫无关系的“天价薪酬”,却可谓是对此的莫大嘲讽。英国《金融时报》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证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罗纳德·里根和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执政期间获得新生的资本主义,到了今天变得“不仅是不稳固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不公平的。结果是不仅爆发了灾难性的危机,而且还给人留下这样一种感觉:即巨额财富的获得可能并不反映超凡的才干。”在一些欧美国家,由于利益失衡以及收入分配机制失范,一方面,失业率居高不下,一般雇员的薪酬增幅只能勉强应付通货膨胀,而另一方面,大企业高管以各种借口给自己滥发薪酬,高额分红不断在制造着巨富。这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把控着多数的资本,处于金字塔顶尖的人群忽略了庞大底层的需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如今,改革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已经是全球普遍的共识。抛弃现有的盲目追求短期暴利,忽视公司长期绩效的薪酬文化,建立一种鼓励长远思考、价值创造和社会贡献的薪酬确定机制,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