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要不要入市的问题,是近期资本市场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目前,一些券商研究人员公开提出了“养老金入市是大趋势,2132点是养老底”的肯定性观点。A股市场真的迎来“养老底”吗?笔者对此持谨慎态度。 笔者研究发现,实际上,A股市场早就出现养老金进场的踪迹,养老金入市并非新鲜事,而从历史轨迹来看,养老金进场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养老保险可大致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其中,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从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后开始大发展,目前企业年金在A股和债券市场均有投资。 数据显示,2000~2010年,全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来,对A股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改变A股市场的总体走势。由于我国A股市场已进入全流通时代,股份性质变化较大,加上新股三高发行、巨量再融资不绝、股价结构性风险突出等问题待解,“养老底”的提法站不住脚。 首先,结合目前A股的规模与性质分析,养老金入市对A股的影响不宜高估,而且关于养老金入市的政策也掣肘多多,其调整力度存在悬念。据深沪交易所数据显示:至2012年2月1日,两市总市值目前为22万亿左右,流通市值17万亿。如果决策层出新规推动养老金入市,目前养老金入市比例很可能参照企业年金有关办法,即最高为30%。按照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2万亿元计算,最多约有5800亿元资金可入市。该数字也仅与2010年度银行业再融资5000亿左右的规模大致相当(这还没有考虑到多家上市银行已经表示2012年还将巨量融资的因素),因此养老金入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有限。在过去,A股市场股份性质比较单一,股票大多为国有性质,那时社保基金入市有协调统一和持续性的政策予以配合,而目前来看,A股市场股份性质发生了多元化巨变,一些高市盈率发行的民营类公司进入减持高峰期,因此,当下养老金入市难以获得协调统一和可持续的政策支持,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其次,A股高市盈率发行与结构性风险显示,养老金大举入市的时机尚不成熟。社保部负责人强调,养老金投资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目前A股市场来看,高市盈率发行与结构性风险仍然明显。比如,2012年2月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华录百纳,发行价格高达45.00元/股,全面摊薄发行市盈率为82.46倍;而新近上市的公司也大多以35~50倍的市盈率发行,远高于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市盈率10~15倍的水平,市场风险不言而喻。目前在A股市场,超过25倍市盈率的个股占市场总量的80%左右,而国际主要资本市场如美国、日本、香港、英国、德国等,其股票市场超过25倍市盈率个股平均占比在16%左右。这一对比说明,养老金投资A股的时机并不成熟,它很难化解高市盈率解禁股与结构化风险的冲击,因此,目前养老金投资A股很难形成所谓的“养老底”。 最后,从市场技术轨迹来看,目前A股市场仍然运行于一个大的下降通道之中,而历史轨迹与世界股市轨迹表明,其在大的市场趋势没有发生改变之前,任何的底部区域都可能发生破位,这并非是养老金入市所能改变的。从目前A股市场年度MACD指标来看,其明显存在年度高位死叉的可能,2005年、2008年两次危险的死叉即将出现之时,国有企业股改与巨大经济刺激政策改变了其运行轨迹,避免了死叉,而此时,A股大盘指数再次出现向下运行态势,有死叉迹象。当此之际,养老金入市要冒较大风险。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目前部分市场人士认为2132点是“养老底”的观点并不牢靠。而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与股份性质发生的变化、股票发行泡沫仍然明显、市场技术因素尚未向好、再融资规模与新股发行规模日趋增加等因素的背景下,所谓“养老底”的观点将面临极大挑战。A股以往所体现的“国家队一入场,大盘就见底”的格局将难以重演,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统一性难达成、转融通、结构性风险、国际估值等因素,将日益深刻地影响到A股市场。投资者对A股市场所谓的“养老底”应保持高度谨慎。世界资本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表明,股市只有市场底,所谓的概念性底往往不具有牢靠性,美国、日本等国的股市如此,A股也不例外。 从长远来看,养老金入市有利于完善机构投资者构成,也有利于A股的稳定与走好,但应该看到,养老金入市是个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与其轻率地鼓吹所谓“养老底”,不如扎实地推进股市的制度建设,后者对于眼下的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