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1月3日公布的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提到,未来将发布对利率和加息时间的预测。这一关键市场讯息显示,尽管美联储依然“按兵不动”,但量化宽松立场鲜明,受欧债危机蔓延以及美国房地产市场严重低迷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12年美联储再下“猛药”,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当然,目前看来美联储马上推出QE3的时机并不成熟,近期美国经济数据频频利好,美国经济去年第三季度增速达2.0%,好于前两个季度的0.4%和1.3%。不过,对比此前历次金融危机,本次还只是非常缓慢的经济复苏。美联储部分官员近日明确表态,如果美联储决策者决定需要采取额外货币刺激举措,大规模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应被列入选项的“前列”。
为了储备更多的“弹药”,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所的报告也建议,要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和最大化住房可负担再融资项目效果,美联储要宣布大规模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让30年期定息抵押贷款利率到2012年底一直维持在3%至3.5%的较低水平,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很可能成为美联储实施QE3的重点。
欧洲主权债务以及银行业危机恶化引发的溢出风险也是可能推动美联储再推量化宽松措施的诱因。由于欧洲短期内根本拿不出拯救欧债危机的有效方法,主权债务之火越烧越旺,集体性恐慌正在使各国政府及央行开始为发生“雷曼”式资产崩溃,甚至欧元区解体等更坏的结局早作打算,美联储也正准备“弹药”以防御欧债危机的外部冲击。
一直以来,美国都非常善于转嫁危机。事实上,从美国债务的削减经验来看,债务货币化曾经屡次将美国从债务危机中拯救出来。二战给美国留下了庞大的债务。1946年,美国的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8.6%;2003年,美国的公债与GDP的比率降至36%。在两代人的时间内,美国削减了相当于GDP的70%以上的公债。如果把降低债务的“名义增长效应”分为
“实际增长效应”和“通胀效应”两部分,则可以看到1946—2003年,实际GDP增长平均每年令公债与GDP比率降低1.3个百分点,而通胀的作用为1.6个百分点,大于前者。换言之,在整个“名义增长效应”中,通胀的贡献度为56%。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本质就是债务货币化。美联储用天量国债购买计划来支撑全球流动性战略,其背后是加速全球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全球2009年外汇储备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其中60%以上是美元资产,2009年,国外持有美国的资产总额,不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已经达到2009年美国名义GDP的1.25倍,美元贬值将使储备财富减值,购买力严重缩水,这是一场真实的财富掠夺。
美联储创造全球流通货币的机制与一国央行的货币创造机制相似,由于货币的跨境流通性,美元一旦“放水”,很多国家都可能蒙受通胀之困,其影响对于采用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新兴经济体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