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美国国会有关提高举债上限、削减预算赤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后续效应,美国经济复苏先弱后强;地缘政治风险此消彼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蔓延,日本当局强力入市大举干预和瑞士央行罕见地设定瑞郎兑欧元上限目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因素的影响下,美元兑主要交易货币总体呈现小涨、小跌的平衡市格局,美元指数先跌后涨,年K线为一根下影线长、上影线短、实体小的类十字小阳线。
2011年,美元先抑后扬,V型反弹
美元指数2011年由78.97开盘后,经短暂冲高,1月10日达81.32年内最高点,随后一路震荡下跌,5月4日达全年最低点72.70。此后8个月,展开震荡回升走势,至12月14日回升到80.73,全年行情为先抑后扬的V型态势。
美元在2011年前4个月先走弱,主要原因是:首先,美联储QE2释放的大量美元资金,在超低利率推动下流向海外市场寻求高回报,美元充当了“利差交易”融资货币;其次,美国国会两党在提高举债上限和削减预算赤字谈判中陷入僵局,导致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终下调美国AAA评级至AA+;再次,美国经济上半年表现疲弱,一季度和二季度GDP环比年率分别只有0.3%和1.4%,落后于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欧元区整体增长率。
2011年后8个月美元指数反弹,主要得益于3个因素:首先,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恶化、蔓延,造成爱尔兰、葡萄牙步其后尘,接受欧盟和IMF援助,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岌岌可危,使美元避险需求增加;其二,是美国经济复苏力道开始转强,美国第三季度GDP环比年率为增长1.8%,快于第一和第二季度;其三,是日本当局直接入市干预和瑞士央行设定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的1.20,封杀了这两个传统避险货币的上升空间,使美元独受避险资金青睐。
2012年,美元多空平衡,平势拉锯
欧债危机在新的一年可能进一步肆虐,将有利于美元,但已持续两年多时间,一旦欧元区最终由货币联盟进步到财政联盟,则欧债危机获得解决的希望将大增。因此,该利好美元的因素随时可能逆转,需关注1月底、3月底和6月底3个关键时间节点。
美元利空因素随时可能再度爆发,一是美国举债上限又将达标,因美国国会两党没有就未来10年削减2.1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达成协议,所以美国债务风险可能再度浮起;二是美联储推行QE3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美国楼市仍疲弱,成为拖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障碍,而美国经济目前的增长率难以拉低失业率。
技术面看,美元指数上档两个关键阻力位分别是82.10的100月均线和85.50附近的月线布林上轨;下档两个关键支撑位分别是77.50附近的5月均线和74.70附近的2011年10月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