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找茬”式博弈模式已形成
2011-12-14   作者:沈彬(法律工作者)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近期一些楼盘的降价,引发了部分业主的强力反弹,特别是那些期房业主。二期楼盘蓦然比一期每平方便宜了好几千元,一套房子就是几十万的损失,自己的房子一天没住,半辈子的收入就这么没了?
  在这种心理之下,最近一些降价的楼盘,遭遇到了老业主的“维权”:要求退还差价、要求退房,甚至还引发了一些冲突。这受到信仰“契约精神”的人严厉抨击:房价跌了,找开发商补差价;房价涨了,怎么不找开发商?
  笔者认为研究中国的房产市场,就应立足于具体的事实,而不是拿一些大道理“上纲上线”地扣帽子,不必“宏大叙事”。既不必美化私心算计,也不必羞谈个人利益。
  首先,中国房产业的狂飙猛进,伴生着普遍的不规范操作。如一些开发商把工业用地忽悠成“住宅”,害业主落不了户口;一些楼盘配套设施降级、绿化面积缩水;售楼小姐满应满许,事后全不认账;广告册上白纸黑字,合同完全变样。如此种种,相信不少买楼人,特别是遇到资信较差的开发商时,一定“意外不断”。过去的黄金时代里,由于当时“买到就是赚到”,买房人也就不会跟开发商较真儿。
  但现在市场环境变了,政府坚持调控不放松,房价的上升通道被阻断,买房人自然有了自己的“小盘算”,会找开发商的“茬”。例如,把“买贵了”的晦气找到开发商最难掌握的配套设施上,近期某楼盘业主称:开发商原本承诺业主子女可以就读市重点中学,配套三甲综合医院,现在都有了变数。以此为由进行“维权”,要求补偿或退房。这个颇具代表性的个案表明,在降价潮中,购房人通过找开发商的“茬”,以便施压,这种博弈模式已经形成。
  还要看到,由于限购政策的出台,买房需要资格,而非首次购房则需要承担更多的借贷成本。这意味着住房难以如过去一般自由交易,其商品和投资属性被弱化。购房人在出手时,需要更加慎重,如此一来,开发商在交易中的强势地位必然发生逆转。所以游戏规则也要改一改,开发商不要光指责买房人没有“契约精神”,而应先提高自己的诚信度,百分百地兑现售楼时的承诺,少拿自己不可能完全掌握的配套设施来忽悠,别再用“房价只升不跌”的神话来忽悠购房者。
  有人将业主在房价下降时的“维权”行为斥之“房闹”、“无契约精神”。其实,别说是业主,就是航运公司造船、租船,在合同成立后,如果市场价格有剧烈波动,也会请律师找对方“违约”的茬,推翻合同,或者变更价格。
  因此,“找茬”本身还是在法治的游戏规则里,对业主没必要上纲上线;当然,打砸售楼处则是彻底违法了。
  另一方面,消费者自己也要多留神儿,不要轻信没落实在合同上的承诺。
  基于游戏规则的改变,当前有必要建立起政府监督、律师等专业人士深度参与、消费者诉求充分表达、严格约束房产商承诺的公平、自由的新购房机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楼市调控期待出台国家层面政策框架 2011-12-14
· 美国楼市,中国的镜子 2011-12-13
· 11个城市楼市限购政策将到期 2011-12-1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