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还要延续5-10年,这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伴随着通胀见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也已经出现了趋势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应当进行一定的调整。
“我们认为危机根本没有过去,所以就无所谓二次探底或者三次探底的问题。”李扬表示,从2007年3月份开始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其严重程度可以和上世纪30年代、上世纪70年代的危机相比,其恢复过程也将相当漫长。李扬表示,此次全球经济危机集中反映出发达经济体多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财政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扭曲,它根源在经济的发展方式上。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方式是过度依赖消费,收入不能支持消费,不仅不能产生储蓄,还有负储蓄。这次危机,是全面的资本主义负债经济不可持续的危机。
李扬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还要延续5-10年。这种情况对于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挑战,如果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话,发达经济体经济需要平衡国际收支,中国的外部环境将收紧,贸易顺差可能就会被定格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其他条件不变,仅这个条件发生变化,就会使得GDP增长率下降1.5%,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但另一方面,这种国际形势,也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现在有一个非常强的外部环境迫使对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我们不能够,不应该长期依赖出口。”李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已经显现。从国内消费来看,七、八、九三月的实际消费逐月下降;出口方面,一到十月顺差同比下降15.4%,预计明年还会继续下降;投资方面,虽然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4.9%,但制造业投资是在下降的。“外需已经靠不住了,国内消费需求很平稳,投资,制造业投资也相对稳定,真正可控的,真正可能采取一些措施的,那就是基础设施、住房投资。”李扬认为,如何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好地方融资平台,将成为决定我国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李扬强调,保障性住房的筹资结构和筹资机制,基本上复制了地方融资平台,可能会增加融资平台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在资金结构上,中国也存在着多方面的扭曲。一是在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关系上,中国倾向于政府主导,而且最近两年,特别是应对危机之后,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上,中央集中过多;在资金供应结构上,则是以债务性资金为主,股权性资金较少。李扬认为,这三方面的扭曲可能会构成未来投资风险的基础,中国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李扬建议,应当积极推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同时要明确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主要走市场化的道路;在下一步改革发展过程中,要重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目标;要多渠道增加股权资本的供应,发展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继续引进外资,发展各种集合类投资,像PE、房地产信托,促进债务性资金转变为权益性资金。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已经发生了趋势性变化。”李扬认为,美国经济、欧债危机正在继续发酵,国内在一系列紧缩政策叠加作用下,增长也出现了减速现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应当可以确认。在物价上涨已经见顶的情况下,宏观调控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应当致力于在控制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这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