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行的中商石油委2011年年会上,来自浙江、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地的会员企业心急如焚,面对成品油刚刚下调的时机,他们却无法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获得正常的成品油供应。“本以为降价后,我们民营油企可以拿到更多的油。可谁知,非但与降价前缺油的状况一样,而且拿到油的价格还要高。”一位浙江民营批发企业老总愤愤地说。(《中华工商时报》10月17日) 油价下降了,民营油企却遭到了“三桶油”的“断油”,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的成品油供应却比油价下调前还要高。水涨船高,成品油的终端消费企业以及普通消费者,反而要使用更高成本的汽柴油,甚至还有可能因这些民营油企的被“断油”而面临停产的境地。据悉,当下一些地方的秋收秋耕已经因“断油”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业内人士预测,某些地方很有可能再现大规模的“油荒”。 倘若再闹“油荒”,是不是又将排起加油站里的长队,甚至没油可加?相信到那时,我们肯定会祈求发改委:快让油价升上去吧,那两毛钱的降价我们不要了,我们得罪不起那“三桶油”啊。 这也许就是“三桶油”早就打好的如意算盘,所谓的“断油”,其目的显然有二:一是制造新一轮的“油荒”,向发改委——不,向全国人民“逼宫”请愿,最终恢复曾经的高油价(目前的油价尽管仍然很高,但相对于降价前毕竟要低一些);其二,联手扼杀民营油企,然后直接插手用油企业,最终彻底取代民营油企,进一步强化自己在成品油行业的垄断地位。 据说,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我国石油垄断,构建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体制。然而,面对油价下降后残酷的“断油”现实,“打破石油垄断”的说法显得太过可笑,太过不自量力——自己的命门被人家牢牢地控制在手中,随时受到人家的钳制,凭什么去“构建有序的竞争体制”?只要大的垄断格局和体制得不到改变,“打破石油垄断”的雄心壮志就永远只是一句笑谈。还是乖乖地看着人家的脸色,低眉顺眼地从成品油的销售环节去捡一点残羹冷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