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物价需要“民生杠杆”
2011-08-11   作者:郝洪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6.5%,创下3年来新高。在CPI不断上扬的今天,类似的“创历史纪录”消息不算新闻了,更多人关心的是,CPI高企之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如何保障?在保增长与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增强之间,民生该如何安放?
  CPI数据的上涨曲线在百姓日常生活账本中看得最清楚明白。数据表明,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可见,在物价涨幅上,农村高于城市,食品高于非食品。这意味着,在收入普遍偏低的农村,人们所承受的物价上涨压力要大过城市;意味着,在恩格尔系数还停留在40%左右这一高点的中国,将有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日常生活因此捉襟见肘。
  物价“冷暖”,中低收入人群先知。从媒体晾晒的百姓日常支出账本里,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高企的CPI给中低收入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收入在增长,可“当家却越来越难”。上海媒体报道的小区保安老颜一家的生活账本就显示,从2010年2月到2011年6月,这个家庭的月支出平均多了1200余元,去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给女儿请家教等每月多支出三四百元外,其余增长的开支全在柴米油盐上,对于月收入在3000元的老颜一家而言,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其背后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的大命题,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但是,稳民生却不只是稳定物价。在物价涨跌成为常态的今天,要让民生杠杆在高企的CPI上保持平衡,稳物价之外,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帮助中低收入者缓解压力。
  中低收入人群最先感知CPI的波动,也应最先得到社会保障的护佑。今年以来,各地纷纷给出租车司机及种粮、生产农副产品的农民以补贴,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些短期、长期的财政政策既保障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也起到了平抑物价的作用。
  但是,这些政策还只是一小步,如何在稳定发展速度的同时,让群众分享到发展的红利,而不是成为高物价的受困者,仍然需要更多实质性举措。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物价上涨,香港、澳门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宽减赋税、扶助弱势的措施,比如补贴电费、派发津贴、提高个人缴税起征点、降低标准税率、宽免个人和企业的所得税等。这些做法未必完全适合内地,但也反映出一种共识,即通过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构建完善福利体系来分担民众通胀压力,让全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惟如此,高企的CPI才不会成为高空钢丝,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才会降到最低,其传导效应也会大大减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物价补贴联动需提防好经被念歪 2011-08-11
· 本轮物价涨幅拐点隐现 2011-08-01
· “降物价”重于“高增长” 2011-07-2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