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报道,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目前22个省区市已经启动了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并且,原计划31个省市区在年底之前都要建立物价联动机制,现在要提前到10月份之前都建立起来。天津市民袁秀珍发现,她的低保账户里多了150元钱。据了解,原来她的低保是650元,现在实发800元,其中有150元是物价补贴。 在我国CPI进入“6.0时代”的当下,全国22个省份开始启动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的利好消息,无疑给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带来一阵“制度性凉爽”微风,这不仅能舒缓低保家庭的生活与生存压力,起到“兜底”作用,也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善政。 所谓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是指各地要在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涨幅达到临界条件时,开启联动机制闸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连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一定时期以上时,要按照现行既有程序,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纵观此次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新政,归纳起来有三大亮点:其一,启动条件因地制宜,不再是传统的全国“一刀切”。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6省,将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3%;安徽、海南4%;吉林4.5%,而山东、宁夏5%,作为启动条件。其二,城乡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不低于每人每月12元,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不低于每人每月8元。其三,受益人群庞大。联动机制建立起来以后,将覆盖全国低收入群体9000万人。 尽管这项利国利民的公共政策,受到了公众的追捧、拥护和力挺,然而,笔者觉得,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新政,要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为前提,特别要警惕“好经”被职能部门念歪,让这项制度走形变样。 至于这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不受到恣意侵害,当然,先要保证保障对象认定的公平与公正。不管是保障房,还是低保户,在资格认定上,我们似乎很难逃脱一些人总能通过不正当手段和特权关系骗取资格审查,冒领低保金,骗取经适房。这不仅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激化起干群矛盾,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困难的群众得不到应有的资助。所以,各级政府在资格认定环节操作上,不仅要制定出严密且严厉的实施细则,而且也引入公众、舆论以及社会多方位,立体化的监督机制,最终做到公开和透明。 就目前而言,低保补贴被截留克扣现象已变得司空见惯。譬如,江西省丰城一社区居委会被指向低保户每年收取190元至270元不等的“低保回扣”,没有任何票据,否则不让领低保,甚至有个别居委会,将低保补贴克扣一半,占为己有。有鉴于此,在低保补贴发放过程中,不但要防止管理部门随意克扣,而且,对于权钱交易实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按照国家层面的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10月份前都要架构起联运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的公共政策,执行的并不顺利。无论是保障房开工建设,还是最近舆论热议的“三公消费”公开,都遇到多个地方和部门的集体“爽约”。这就要求,国家层面一旦发现某些地方对这项制定安排,拖沓、扯皮,甚至一些部门配合不给力,未能按期完成目标要求,应当严厉问责,而不能不了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