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屡失利凸显全局战略重要性
2011-07-04   作者: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张茉楠

  近日国资委发布《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和《境外产权管理办法》,这不仅给海外投资巨亏的央企敲响了警钟,也让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积极“走出去”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海外投资战略?
  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海外投资达到565亿美元,过去5年的海外投资总计2159亿美元。从非债券海外投资来看,能源和电力业占据了将近一半(1022亿美元,占总额的47%),随后是金属(28%)以及金融和房地产业(18%)。这些行业总计占了中国海外投资的93%。另外,大型工程和建造项目集中在能源和电力业(47%)以及交通运输业(38%)。特别是2010年,中国企业延续金融危机以来强劲的海外并购势头,在能源矿产、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完成了数百宗高达几百亿美元的跨国并购,呈现出持续强劲的资本输出过程。
  然而,与高涨的投资热情相对的却是频频出现的投资失败。国际知名金融数据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排名更能说明问题,在全球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2003-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OND)为1.139,全球排名第67位,而该指数2007年以后再次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非常低,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差,严重缺乏海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因此,国资委下“军令状”以此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意义固然重大,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对于大多数“走出去”中国企业而言,缺乏的不仅仅是风险控制与管理,更缺乏海外投资的全局战略。
  当前,竞争对象全球化、资源分布全球化、配置手段全球化、利益相关者全球化,使得资源整合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资源整合的战略前所未有的复杂。这方面,国外资源整合的战略值得借鉴。美国海外投资模式的重点是十分重视制定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美国大公司总部基本上都设在美国本土。总部均设有公司的全球战略研究部门,负责调查本行业的国际市场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公司在全球运作中的战略定位、总体战略和具体执行计划,并对公司全球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和提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构想。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掌控着全球产业重组的利益分配权,通过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率以及资源禀赋的差异来确定要素组合的形式,但最根本的是要保持美国在研发、生产、销售乃至最后的财富管理,以期获得财富创造的所有环节中的国家竞争力和利益分配的主导权。
  同样,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已经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日本企业的资本利得及海外进账极其巨大,海外资产创造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这其中不能不归功于日本的综合商社模式。日本综合商社是集贸易、产业、金融及信息等为一体的,具备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跨国公司。综合商社将贸易功能、产业功能、金融功能和信息功能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大型经营综合体。三井财团、三菱财团、住友财团等几家综合商社,不仅在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所形成的强大金融资本就像一个保护网一样,在产业资本“走出去”时,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金融资本支撑。
  再来看一下海外投资同样大步向前的印度。根据UNCTAD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来计算,印度投资绩效指数明显提升,从1998-1999年度的91位上升到2006-2007年度的54位,对外投资绩效明显高于中国。印度海外投资盈利之所以能够超过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能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选择更精确的目标市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考虑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市场开放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投资回报率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要选择适于企业发展的重点投资区域。印度海外投资战略的市场定位是: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到智力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的发达国家建立分销渠道和研发基地;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印度跨国公司首选的海外投资区域是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回报率高。
  未来,中国海外投资的大潮不可阻挡,但海外投资不能仅仅考虑规模和速度,而要考虑如何利用全球的分工体系和产业链,从技术输入、资源/原材料采购、物流、产品设计到下游的渠道、市场销售等每个价值环节进行渗入,在微笑曲线中尽量向两端延伸,以期获得更高效、更有价值的资源整合。这样,不仅在规模上形成体量,也在产业链上形成合作,以此提高投资海外的成功率。
  中国要以产业布局和提升竞争力为切入点,提高企业海外布局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寻找农业、林业资源可考虑东南亚市场;需要提升技术能力可选择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研发资源,使研发国际化,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可考虑劳动力成本低,具有一定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要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更适合的投资目的地,真正把“走出去”当作是中国产业链的海外延伸战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央企负责人买单海外 投资失误须有硬约束 2011-06-29
· [博客]为何支持设立海外投资监管部门? 2011-04-12
· 海外投资“变法” 2011-03-2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