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黑名单侵袭资本市场令人忧
2011-06-30   作者:陈楚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这些天,记者黑名单冷不丁也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某政府部门称:“为打击或者遏制极个别媒体有意污染传播环境、误导信息,我们要加强检索,建立黑名单制度。”意欲钳制舆论、作威作福的霸道思维昭然若揭。幸好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重申:“依照我国的法律和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媒体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我国政府从来不允许新闻当事部门、机构建立所谓的记者‘黑名单’!”
  某些政府部门的言论,不仅暴露出他们心理阴暗的一面:新闻媒体就是附属品,可以任意指挥!也显露了某些政府部门公务员的不自信:因为自己工作没做好,害怕新闻媒体揭露出来后招致上级主管部门的质疑从而丢掉乌纱帽,顺带也害怕老百姓群起而指责之,从而对他们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不惟某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资本市场,一些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有意无意间建立所谓的记者黑名单,业内人对此也是屡见不鲜,大有见怪不怪之势。
  据笔者了解,一些券商或基金公司习惯于私下建立一本记者的“钉子户”名单,哪些媒体或记者经常会出现些负面报道,他们都会记录在心,并加以重点公关。对于一个金融机构的媒体公关负责人来说,搞定了这些“钉子户”媒体和记者,基本上就算得上称职了。每当这些金融机构业绩不佳、人事变动或者内部争斗发生时,都会主动找媒体记者“活络活络”,而当一些金融机构的负面报道被揭露时,为防止其他媒体跟风,这些金融机构也会第一时间与媒体记者“沟通”,吃饭游乐自不待言,其意图无非是想用纸包住火,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当这些金融机构业绩转好时,又会频频给媒体记者“报料”,让鲜艳的一面展示给更多人。
  上市公司对待媒体的手法和金融机构并无二致。如果媒体记者一直都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负面新闻视而不见,不予报道,就会被上市公司以朋友相待,一旦媒体记者采访某些上市公司的负面事件,记者首先就会被利诱,又是打广告又是请客吃饭,态度之谦和、语气之诚恳宛如生死之交。一旦记者不为所动,负面稿件见报后,上市公司就会对记者恨之入骨,要么进行尖酸刻薄的人身攻击,要么从此将该记者视为“敌人”。总之一句话,写负面报道的记者上了上市公司的记者黑名单。
  黑名单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纳粹制造的各种打压正义力量的黑名单,虽然时代背景、性质等不可同日而语,但思维模式极其相似,无非都是一种飞扬跋扈的王者姿态:我就是老大,要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要是发出不同声音或者做出不合作的行为,惩罚你没商量!
  其实,资本市场或显或隐的记者黑名单,是对媒体定位与功能的误读与亵渎。说白了,媒体代表的是公众的知情权,是公众赋予了媒体的采访权与报道权,这其实也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的一种延伸,记者黑名单的出现,展现了一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对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的蔑视,也显露出对自由与正义的谵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美国一券商封杀中国概念股 130家公司上黑名单 2011-06-09
· 建立新股发行询价机构黑名单 2011-01-26
· 上海回应闲置土地黑名单 2010-08-1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