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于民才是食品安全之本
2011-05-18   作者:李话语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食品安全红灯频现,其实反映的是社会治理能力。近来专项治理的风暴刮得很猛,所谓“新政”频出,但是暴风骤雨纵有一时之效,终难治本,包括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不否认,按照中国国情,凡是纳入了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事项,地方上一定会重视,官员不敢怠慢。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些省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确实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但是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无非重“数字”,更多只是表象和形式上的反映。所以,并不能因为食品安全纳入了政绩考核就可以从此乐观。通过对一把手的政绩考核保障食品安全,这种治理思路过分迷信权力,而非对监管体制的完善和重塑,即便效果短期明显,付出的行政代价也是高昂的,效率绝不敢恭维。即使搞一票否决,现有的体制之下,只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被大量隐瞒。
  政绩考核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本身就很难取信于民。应该承认,仅靠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权力重新划分,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期待,更不能实现有效治理。其实,食品安全真正的治本之策并非没有,无非就是赋权于公众,放开社会监督(包括舆论监督)。经历多次事件之后,我们当反思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不能再局限于行政体系内部的修补,必须尽早摒弃“关门监督”思路,建立起全社会的综合监督网络。
  首先,在行政系统内部,完善监管制度,严格问责。如果问责跟不上,即便表面上将食品安全纳入了政绩考核,也无济于事。实际上我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法规已经很多,甚至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完备,但正是因为法规政令毫无威信,食品安全事故才屡禁不止。
  其次,应相信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帮忙,而不是给官员添乱。事实上,正是因为一些官员担心自己的政绩被“抹黑”,才严厉控制媒体的监督和公众的维权。严肃问责,放开外部监督,弥补行政手段的弊端和失灵,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食品安全:消除监管灰色地带 2011-05-10
· 保食品安全,宣道德不如严律令 2011-05-10
· 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多发 2011-05-09
· 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 2011-05-05
· 食品安全:消除监管灰色地带 2011-05-0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