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体系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蓝海战略理论认为,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市场都是可以分为红海市场和蓝海市场的。红海市场是指已经存在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而蓝海市场是目前不存在,需要开发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且无竞争的市场。金融市场也可以分为金融红海市场和金融蓝海市场。
普惠金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蓝海战略是银行实现普惠金融的科学选择。
(1)商业银行竞争的白热化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年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法人机构从2006年的224家发展到2009年的548家,平均每年增加108家,年增加率为35%。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到2009年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从业人数却在不断增长,从118036人增长到197657人,年平均增长人数为26540人,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0%。我国银行业存款额从2006年的348015.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12006.4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05%;贷款额从2006年的238279.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25596.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5%。由此可见,存贷款业务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数量的增长速度,这将导致传统性金融业务,即金融红海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领域表现出高度的趋同性。以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例,公司类贷款一般占到70%左右,个人贷款占20%左右,其他占10%左右。在公司类贷款中,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有:制造业、电力、燃气、交通物流等。其他主要贷款行业包括房地产、零售批发业、租赁业等。这些产业属于市场成熟,竞争比较激烈,所需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风险低的行业。这种竞争的趋同性和激烈性将大大制约银行的成长和盈利空间。
(2)民生领域金融供给不足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已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战略性决策在实施,如保障性住房建设,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电网、中小学危旧房改造、乡村卫生院等农村社会发展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对于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贷款主力的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目前还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传统的红海市场由于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在逐渐减少,资金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由于对新的市场如民生领域这些蓝海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或难以掌控,只能在观望中等待或损失机会。
(1)蓝海战略目标——普惠金融
金融红海是传统金融机构为争夺高中端客户激烈竞争之地,而金融蓝海往往是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却极其期待改善的金融领域。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银行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供的基层金融服务,就是实施金融中的一种蓝海战略。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任务艰巨。从国家战略和政府热点、百姓关注的角度去评估,以下领域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的蓝海:
一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幅度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是我国社会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全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总量为4500万套,计划总投资6.75万亿元,融资需求巨大。
二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如农田水利就是农村建设的重点,事关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据测算,2010年仅新农村建设及县域的存量融资缺口就达5万亿元,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未来10年水利投资有望达到4万亿元,为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支持再就业工程。重点是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这对于活跃经济、解决城乡就业、促进创新、调整经济结构都有重要作用。
四是支持公平教育。重点是扩大助学贷款,让千万困难学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蓝海战略工具——规划先行
规划先行是指银行根据发展规划,把市场建设、风险防范的机制从单个项目向上游延伸、向规划延伸,变过去完善单个项目的贷款条件,为现在成系统、成地区、成产业、成社会地构造出符合贷款条款的各种项目的过程。根据蓝海战略理论,这个过程是银行业重塑市场边界的过程,是开发新市场的过程,“规划先行”因而应成为银行业重塑市场边界的重要工具。
从提升发展的角度入手,科学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市场发展规划四个方面的内容。区域发展规划是社会功能配置、产业布局以及人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体现,是所有规划的核心。产业规划包括能源、材料、化工、加工制造业、生化、高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社会规划要以人口数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环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围绕存在融资缺损以及财政资金覆盖不足的社会事业制定规划,重点突出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环保等六大社会发展瓶颈领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市场发展规划贯穿了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包括建设、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以及金融合作和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是发展规划的主线。
(3)蓝海战略瓶颈——制度建设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完善的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降低了经济风险,增加了社会财富。按照组织增信的原理,我国目前制度建设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动态定位组织增信过程中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实现社会目标,金融机构通过政府实现盈利并服务于社会。银行业必须动态跟踪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发展规划,密切关注百姓生活,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二,建立地方政府组织增信模式和信用整合平台。通过政府协调组织和财政资金引导,银行业与当地政府可以培育、建设一批担保公司、贷款公司和旨在全民参与的信用协会,利用互保联保等方式,合理发放信贷资金,逐渐培育出企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社会化水平。
第三,建立预防地方政府和企业目标短期化的监督和应对机制,并推进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制度建设是检验上市银行在基层金融中实施蓝海战略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普惠金融可能创造极其广阔的蓝海市场,这给竞争激烈的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和辉煌的前景,然而,在蓝海市场高额利润的大幕开启之前,初始制度建设和信用建设尚存在严重缺陷,这些缺陷无疑成倍地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性,乃至影响银行资产的质量、吞噬经营利润,导致不可持续发展。因此,任何一家银行即使是最大的上市银行,都没有能力在某一时期去同时开拓普惠金融项下所有的蓝海,应该科学分析国家、地方、行业的宏观规划,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切入点,有计划有步骤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切不可一哄而上,一败而散,要做一个对股东负责的银行,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银行,做一个受老百姓欢迎的银行,做一个长盛不衰的银行。
(袁振华系中南大学商学院教师、陈森系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