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做得是传统产业,最易受到冲击。去年菜价高的市民不敢吃菜,今年菜价跌的百姓自杀,这样的变故,让农民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无情”。农民是小农,往往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差,在遭遇到困苦的时候,需要政府去扶持。
有些地方,卷心菜成了“伤心菜”,0.1元钱甚至3分钱一斤。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部分蔬菜,菜价已跌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济南菜农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而自杀,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关注。菜农种菜越多陪得越多,每亩地净赔4000元,相关部门因考虑如何保护菜农利益,采取收藏储备,在菜价高时,能平抑菜价。
经济学有一个经典问题,叫做谷贱伤农。农产品供给少了,价格抬升,引诱农民多种粮种菜,增加供给,而需求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结果就得竞相降价,甚至有的地方,运输成本很高,不要钱都没人愿意要。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谷贱伤农的问题在历史曾经多次上演,只不过时代和舞台变化了一下而已,主题并没有怎么改变。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这种谷贱伤农的镜像,是需要强势政府的保护。
农产品有一个特点,难以存储,特别是小农经济时代,存储起来的成本太高,所以,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比如菜农,很难进行深加工,也很难有附加值,所以,一旦菜价下跌风险形成,也很难对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国家对农产品进行大量的集中收储,减轻小农经济的单个存储成本,最好能够发展多样化农业,和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不至于使得农民将一家人的身家性命都压在某种产品上。一旦这种产品遇到谷贱伤农的情景,就无法对冲其中的风险。
之所以一些地方价格低廉而一些地方菜价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运输成本太高,即交易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生产价值。比如说,关卡林立的收费站,是国内市场自由流通的最顽固壁垒,中国已经搞市场经济很多年,还是敲不掉这种收费站拔毛主义的盘剥,从而增加了菜价和粮价。成本升高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农业上游产品税收转嫁的结果,这些重税主义的费用,都转嫁到了价格上,以至于商品很多,价格低廉都卖不出去,农民损失累累。还有一个是管理税费很高,在层层拔毛的收税收费的过程中,直到供给和需求已经都难以承受了,我们的政府也该考虑,怎样减轻交易成本,减轻不必要的税费。
当前高油价也是菜价扭曲的根源,油价不合实际的提高,已经超过了其现实的合理性,导致了大量蔬菜烂在地里没人要,城市里菜价照样很贵。也有人认为是奸商捣鬼,这种说法说了几千年,大部分是在掩盖事实的真相。奸商并不能真正决定市场的价格,除非这些奸商是权力所有者,将其他竞争者排除市场。
还有,核辐射的谣言,不仅致使百姓抢盐,而且致使大量蔬菜成为“有毒”蔬菜,没人敢要。农民由于很少有表达自己利益渠道,所以农民往往成为经济波动最初受害者,但绝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如果谷贱伤农,最终伤害的并不止于农民,还有我们的市民,当然也有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原因很简单,如果农民吃了亏,他们不愿意再种菜了,那么,菜价飙升就成为必然,市民的生活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国家宏观调控难度也会持续增加。最终,损伤的是一大群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和农民,他们的收入已经很难承受物价继续攀升了。
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事关整个国家的物价基础,因此,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农民,还是政府决策者,都应当切实慎重对待这次谷贱伤农的事件。尽快稳定农产品和菜价,减轻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