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 45 期 2011.4.11■■

原本预定于2010年12月17日登陆深圳中小板的胜景山河,因招股书披露不实、涉嫌虚增销售收入遭到媒体质疑,在原定上市日当天宣布暂停IPO。4月6日二次上会被否。有人欢呼这是新闻媒体监督的胜利。然而,悲哀正在于此——一个成熟的市场,更需要依靠严密的制度阻挡垃圾公司上市。
疑问一:中国股市靠媒体纠偏?
 新闻回放
胜景山河再上会被否背后平安证券的责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4-7
  4月6日下午,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证监会已决定撤销胜景山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同时要求胜景山河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
·胜景山河返还5.82亿募资及利息
·胜景山河二次上会 财务造假仍遭质疑
·面纱背后的利益:从胜景山河涉嫌造假说开
 背景资料
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的湖南古越楼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根据古越楼台临时股东会决议,以截至2008年2月29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1,840.65万元按2.63:1的比例折股,由古越楼台整体变更设立为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股本为4,500万股。公司于2008年3月21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新的营业执照。
 视 频

证监会:胜景山河上市被否

 声音
· 财经名博主 孙征
  胜景山河返还5.82亿募资及利息(好事,类似科斯伍德、桐昆集团等也应该不被通过。但为什么总要靠媒体来揭发这种丑闻?帮助这些企业做上市的公司应该怎么惩罚?一系列法律、审计等单位怎么惩罚?证监会为什么没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反思!!)
· 温莎资本合伙人 简毅
  A股处处胜景之下,一眼望去垃圾遍地,试问,谁来打扫?
· 广发证券 王楚媚
  胜景山河对我们的客户很有教育意义,本来可以上,却硬要把汽球吹太大,直至破了。某企业几年来增长翻番、但是细看下,说自己款到发货又应收款一堆、明明没有工场又存货奇高、关联交易七姑八姨说不清、operational cash flow连续负数。看到这样的报表还不逃窜?
吴君强:胜景山河被否,偶然大于必然
  公司不幸或是投资者之幸,但投资者之幸来得也过于偶然,胜景山河等三家公司被撤销IPO核准决定,均是因为媒体监督,特别是胜景山河,如若前一天没有质疑报道,当晚上市庆祝酒会照开,第二天便上市大吉了。[详细]
唐玮婕:“被否”只是第一步
  就是这样一家很“山寨”的企业,先是通过了保荐机构专业的“火眼金睛”,又几乎走完全部的审核流程,差一步就要“光荣”地挂牌上市了。这其中的环节里,中介机构、审核部门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详细]
叶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切断利益链条
  中国证券市场糟糕的不是市场化,而是利益链条下的伪市场。要解决新股发行、并购估值等一系列难题,不从切断利益链条着手,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而回到行政窗口定价,由政府指导价格,更是错得离谱,让证券市场一步退回彻底的行政主导体制。[详细]
疑问二:保荐发行问责机制发威?
黄湘源:胜景浮云 股市疑云
  种种疑云不仅在拷问保荐发行机制,也在拷问现行发行体制下的发审机制。无论是专家审核也好,行政审核也好,都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保障新股发行质量的担保机制。如何确实促使发行机制市场化,强化保荐发行问责机制,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各司其职,乃是当务之急。[详细]
谢宏章:新股发行改革还有没有妙药
  证监会近日制定了《关于保荐项目尽职调查情况问核程序的审核指引》,建立问核机制,以进一步落实保荐责任。此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也为新股发行制度的后续改革指明了方向。[详细]
曹中铭:保荐问核机制作用有限
  事实上,保荐问核机制只不过是对《管理办法》的一个小小补充罢了,纵使是监管关口前移,如果产生不了任何的威慑力,所取得的效果亦会相当有限。对于未能做到勤勉尽责的保荐机构与保代,只有提高其违规成本,才是唯一的出路。太多的完善与补充,更像是“画蛇添足”。[详细]
疑问三:造假者退款了事?
李允峰:胜景山河上市被否为何只字不提赔偿
  如果让胜景山河仅仅付出一点利息就息事宁人的话,那么,一头是一旦蒙混过关将到手5个多亿,一头是一旦失败仅仅支付利息,在这么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将有更多胜景山河出现。证监会如此处理胜景山河,将成为鼓励欺诈上市犯罪行为的典型。[详细]
周松林:新股发行注册制尚需迈多道坎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证券市场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之后,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往往也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和执法能力,使违法违规的主体得不到足够严厉的制裁。[详细]
皮海洲:对胜景山河不能只是退款了之
  证监会同时还要求胜景山河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申购资金。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更不能对市场上的造假上市行为,或者说虚假陈述骗取上市资格的行为构成震慑力,相反还会令违法违规者深受鼓舞。[详细]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美编:张小洁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