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设计 让诚信保荐护航IPO
2011-04-01   作者:方岩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胜景山河事犹未了,绿大地又起惊雷——集“羡慕嫉妒恨”于一身的保荐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质疑之声还不止于此。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发行上市的80只新股中,有35只破发,破发比例逾四成。破发成风成为媒体和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应该说,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以来,成效有目共睹。此轮改革以“市场主体归位尽责”为目标,强调让每个市场参与者干好自己的事情,让机构真实承担风险,增加报价的审慎性。改革实施以后,一些券商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等,宁可踏空网下配售,也不再盲目报高价。与此同时,随着新股破发成为常态,一些资金雄厚的个人投资者也选择“不碰新股”,长期以来形成的“打新必赚”的扭曲认识正在校正,新股买卖双方严重失衡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不过,也应看到,尽管新股前“破”后继,但备受诟病的“三高”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平均发行市盈率仍高达62.4倍,远高于二级市场的20.5倍,新股向二级市场输送泡沫的现象仍在延续。
  “三高”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须靠市场自身力量实现价值重估与自我修正。从资本市场实践看,其存在又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发行环节看,保荐机构与上市企业逐利目标一致——保荐机构一般按募集资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承销费,发行价越高,收取的承销费就越多,而超募部分还可获得额外的激励。正是由于发行环节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保荐机构往往对上市企业的优点无限放大,而对其可能存在的专利权隐患、经营独立性等问题则“选择性遗忘”。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今年“两会”上透露,“证监会将进一步提高招股说明书质量,提倡重视客观描述,减少或去掉其中的广告痕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首次公开发行(IPO)依然要在直接融资市场担纲主力。当前,须从完善制度设计入手,进一步推动保荐机构归位尽责,弘扬诚信保荐,从制度上化解当前保荐人面临的信任危机。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违规成本。自从保荐制度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多次组织相关培训,并针对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开出20余张罚单,监管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一些保荐机构及个人依然我行我素,对监管层的警示置若罔闻,其原因何在?无他,实乃违规成本太低、处罚力度不够所致。为此,必须下大力气整肃保荐市场,对于屡屡触及行业“红线”的保荐人,必须对其所在机构给予暂停、甚至取消保荐资格的重罚,并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责。(下转A2版)
  (上接A1版)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强化持续督导。根据监管部门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券商持续督导期为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两个完整会计年度。但是保荐机构与上市企业的承销契约,以及保荐机构对于保荐人的经济考核,在新股发行上市之后就基本完结。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一些保荐人在年终“清账”之后,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而把持续督导的“售后服务”留给他人。为此,有关专家建议,保荐机构对于保荐人的项目考核,可考虑与督导期挂钩,实行逐年分期兑现,这样既可以稳定保荐队伍,也能起到一定的经济约束作用,督促保荐人勤勉尽职。
  三是加大对保荐人的绩效考核,实现差别化管理。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00余名保荐代表人,考虑到近两年来发行节奏的加快,今年还有可能增加一两百人。基于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对保荐人实施差别化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证券业协会负责保荐人的注册、管理工作,可考虑根据保荐企业的存续情况、募资使用、规范运作等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根据得分情况,对保荐人实行差异化管理,奖优罚劣,从而在保荐队伍中树立品牌意识。如此,也能从机制上杜绝保荐人“被签字”情况的发生,引导其诚信保荐。
  四是尽快试行新股配售权制度。目前新股发行采用询价制度,是国际上累计询价制度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但境外市场中主承销商拥有自主配售权是累计投标制度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目前资本市场约束机制并不健全,推行配售权制度,容易诱发一些例如权力寻租之类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我国新股发行正逐步向买方市场偏移的客观事实,在制度上做出合理安排,可以避免其中蕴含的道德风险。在试点初期,配售比例可控制在10%~20%;为避免持股短期化,持股锁定期可设定为2~3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保荐机构理性定价,提高IPO定价效率。同时,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股发行失败提前做好制度安排。
  新股发行改革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任何新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在规则与道德之间寻找契合点、平衡点。有理由相信,有了前期改革积累的成功经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路将越走越宽,诚信保荐也将成为投行主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360赴美IPO获40倍超额认购 2011-03-31
· 高管低价入股 鸿利光电IPO项目现利益链 2011-03-30
· 奇虎360上调IPO指导价区间 2011-03-30
· 贝因美IPO发行价42元 投资价值获机构认同 2011-03-29
· 安徽安利合成革IPO财务存隐患 2011-03-2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