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很快就会“不舒服”
2011-03-27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叶 檀

    量化宽松已经成了全球经济的救命稻草,这根腐烂的稻草无法承担全球经济复苏的重任。
  美国走出金融危机靠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应对泡沫崩溃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付强震用的依然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不甘落后甚至可以说是老师傅,早在十几年前拯救央企与银行时使用的再贷款措施,实质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显现出恶劣的副作用。
  新兴国家出现通胀压力,从去年开始新兴国家不得不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应对8%左右的通胀率。
  发达经济体出现滞胀趋势。英国、欧元区节节上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量化宽松走到尽头,通胀风险开始抵销量化宽松的成就感。英国经济没有走入明确的上升通道,通胀的阴影早已如影随形,滞胀的压力在增加。最痛苦的是欧债危机中的国家,他们没有一流的经济却享受了一流的债务与有毒债券,至今无法从泡沫崩溃后的痛苦中自拔。目前,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发展为政治动荡,这些国家陷入恶性循环,政府紧缩政策受到国民抵制,但不实行紧缩政策就无法从欧元稳定基金得到帮助。
  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得到的好处远大于损失,这主要得益于美元的全球铸币税。但好处不会无穷无尽,市场总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反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债的收益率上升、CDS价格上升,说明全球投资者对于源源不断的美债信心越来越少。当然,美债与黄金一样,是恐慌时期的避风港,战争与天灾对美债价格有利。
  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应处于衰减期,市场认准政府会出手撒钱,所有的风险都不值一提,目前的全球资本与货币市场周期短而快。市场已经从动荡中醒过神来,从3月16日以来,华尔街VIX恐慌指数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指数大幅下降36%;而在亚洲市场上,美元指数75.66左右,继续在15个月来最低水平上运行。
  量化宽松政策害人害己。美国从科网泡沫崩溃后,一轮一轮的低利率政策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的是资产品价格泡沫,直至次贷泡沫崩溃让全球陷入黑洞。表面上看,宽松的货币熨平了市场周期,美国有惊无险地渡过了科网泡沫崩溃、“9·11”事件、房地产贷款第一轮崩塌等各个难关,最终付出的代价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基础丧失,金融脱离服务本质,跳到前台成为第一生产力,商业与金融伦理劣质化,“贪婪是好的”成为投资家的座右铭。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好处,美联储最近将获得的700多亿美元的盈利交给美国财政部,看来美联储购买毒资产是抄了个大底。可别忘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3倍,美联储的有毒资产、美国经济体内的有毒资产并未清除干净,而美国金融机构的劣质文化由于美联储施以援手,而有了喘息的机会。欧洲如果找到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模式,以欧元远高于美元的信用,与美元之间战争将会重新鸣锣。
  中国货币政策正在量化宽松的逻辑里行进,对于其中的陷阱必须要慎之又慎。所谓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绝不意味着马上放松利率管制,而是在严格的货币纪律下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按照企业还款与生产状况划分信用等级,当信贷去向、货币价格受到严格管制,所谓的利率市场就会成为对于大型企业的廉价资金输送、对中小企业的变相高利率。所谓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也绝不意味着彻底放开人民币汇率管制,而是首先实行藏汇于民的政策,形成真实的汇率市场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浮动而后放松管制。
  以为市场化就是直接放松管制,人民币汇率直接上升,实在是大错特错。
  2009年金融机构疯狂贷款,2010年下半年开始受到抑制,但到2011年,银行的贷款有了保障房与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目标,虽然非常美妙却不符合市场化企业的竞争法则,政府将来继续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银行减负,还是以上市的方法盘剥投资者为银行输血?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毒瘤,剂量越来越大,效用越来越低,通胀风险越来越浓重,实体经济难以振作。不管愿不愿意,今年年中发达国家不得不开始货币紧缩,以应对疯狂的物价与原材料价格上涨。
  央行副行长易纲先生表示,现在的利率很舒服。他显然不会舒服太久,因为经济热度的上升与沿海制造业的大规模倒闭,会让他头痛不已。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叶檀: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为表紧缩决心 现实意义不大 2011-02-19
· 叶檀:1月CPI令人担忧 上半年还会加息1至2次 2011-02-09
· 叶檀:重庆房产税凶悍 上海房产税温柔 2011-01-28
· 叶檀表示CPI全年破3符合预期 2011-01-20
· 叶檀:不要拿市场化当新股破发的遮羞布 2011-01-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