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主要延续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化战略所铸就的发展模式,即通过高投资拉动高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得到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支持。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使中国的制造业因工资低廉而极具国际竞争力,但同样因工资低廉而无法拓展国内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作出调整和转型升级,即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国内消费拉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细胞和现代社会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10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民营企业希望投资其他行业,明显高于2008年和2009年。这表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创新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基础。《2010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当问及“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采取的措施”这一问题时,选择“增加创新投入”的民营企业家占62.2%,排在所有13个选项的第二位;此外,选择“更新设备”的占47.4%,排在第四位,并且近3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这也反映了目前民营企业正在逐渐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不过,目前民营企业的转型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观念滞后。民营经济虽经多年的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大多经营管理层次偏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仅限于仿制生产,缺乏创新转型的紧迫感。在市场竞争中,部分民营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
第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能力缺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多种多样,改造提升、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上市融资、兼并重组等等,但是何种方式适合自身产业和企业的前景,许多企业难以选择。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家自身缺乏科学决策和转型升级的能力,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因此,部分民营企业陷入了“想转型没方向、想升级没本领,放弃又不甘心”的困境。
第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风险较大。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企业二次创业的过程,资金需求量更大,投入精力更多,把握市场难度更高,宏观环境、市场走向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更多,对企业转型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转型的主动性。
第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企业转型升级,不但需要企业主的正确决策,还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因转型升级的抗风险能力弱,导致融资难。银行因自身怕担风险,不敢贸然对中小企业放贷。《2010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63%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基准利率,并且要付出额外费用。而如果企业从民间融资,成本将大幅增加,承担风险更大。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对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使政策效应更加集聚有效,就要尽快制定“新36条”的实施细则,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使广大民营企业切实感觉到政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第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资本市场,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要加强完善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其次,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降低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充分利用二板市场为民营科技企业开辟融资渠道;通过外国证券市场,挖掘海外上市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第三,为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人才。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人才方面的投入,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激励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培养、使用、储备、适合本企业长远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实现转型升级、在更高平台上发展积蓄力量。
第四,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产业转型。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调控等各种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加大财政贴息、技改贷款等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促进民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既要重视解决民营企业简单加工、耗能污染严重的问题,又要避免一刀切、简单地关停并转;因势利导淘汰落后产能,将民营经济资源引入新兴产业,引导现有相关产业企业通过改组、参股、租赁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开展“二次创业”,研发新产品,实现转型升级。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