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管局大动肝火,指责中国“两房”债将出现4500亿美元亏损的说法毫无事实依据。有理说理,何必呛声?金融市场需要的是冷静与智慧,切忌愤青、愤中与愤老。
从短期来看,“两房”债暂无风险。
首先,到目前为止,美国“两房”债享受美国国债相同的最高信用评级,仍然有美国政府背书。
其次,美国政府是“两房”债最大持有人,从收归国有之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累计购买了超过1.6万亿美元的“两房”资产,约占“两房”拥有和担保资产总量的29%。“两房”债券收益率上升、价格下降,受损最大的就是目前托市的债券持有者,中美两国将玉石俱焚,中国投资的“两房”债券全部打水漂是不可能的。
第三,中国拥有较强的博弈能力,从2008年至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两房”债券年均投资收益率在6%左右。而在美国财政部11日公布向国会提交美国住房金融市场改革报告后,次日中国外管局发表专题问答,解释中国外储投资“两房”债券的资金安全问题。外管局称,中国已采取有效措施,“两房”债券投资的“主要潜在风险已得到化解”,并表示美国对“两房”将逐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从长期来看,“两房”债必有风险。未来“两房”债券价格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除非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彻底复原。美国政府逐步退出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是必然之举,美国政府退出房地产金融市场也是大势所趋。与中国大举“国进民退”恰好相反,美国政府之所以接管“两房”,正是为了消灭“两房”,拔除市场定价体系中这颗扭曲一切价格的毒瘤。
在美国财政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毫不含糊地指出,逐步废除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降低政府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比例。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阐述:“这份报告是为进行根本改革提供的一个方案,即逐步废除"两房",加强消费者保护,同时保留为需要的人提供买得起或租得起的住房的渠道。”盖特纳表示,改革进程正在启动,但需要“负责任且谨慎地进行”,以免对经济造成破坏。
上述表态意味着未来
“两房”债收益率必然上升,“两房”价格以及以“两房”债为基础的证券价格必然下挫。只有“两房”债券价格降到市场接受的程度,民间接盘者才能进入,否则就是有价无市,名义收益无法做实,因为大持有人一旦退出却无法找到接盘者,只能靠价格下降砸出市场大底。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承认金融市场的基本定律。以目前美国国债与“两房”债价格的平稳印证未来市场没有风险,是金融菜鸟的托辞。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债价格一路飙升,“两房”债收益率也达到低位,但这是金融风暴中非理性避险情绪的反应,绝不意味着美国国债与“两房”债的价格此后就会一路高歌。现在“两房”债收益率不高,民间资金却不愿意进入,为什么?就是因为未来有显而易见的风险,却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规避。
让人厌恶的是,明知道国债与“两房”债未来风险极高,却趁金融风险时大肆高价抛售,说得好听一些叫具有市场意味,说得难听一点这叫强盗趁火打劫,中国就是被打劫的主要客户。如果说以往被劫还有客观因素是天真、是技不如人,在“两房”态势较为明朗之后依然被劫,则是愚蠢。笔者并不认为中国货币的主导者与外汇投资者如此愚蠢,他们目前不愿意坦承现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愿意承担责任,对美国存有幻想。
做生意最高的境界是双赢,除非敌对状态,才会鱼死网破,目前美国“两房”债券还在理性博弈的范围之内。中国能够博弈的有两个方面,除了坚持要求“两房”债由政府信用背书外,还可要求美国政府放慢撤出步伐。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脆弱,预计
“两房”改革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盖特纳已经暗示需要5~7年。
第二个博弈手段是通过对冲交易减少“两房”债风险,如购买看空产品,将资金更多地转向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高科技、资源领域。
对于中国而言,以金融对抗金融还不到时候,发挥优势以实体对抗金融战才是上策。因此,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使用效率、严厉外资监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老实如郭靖可以用一门绝技占据武林高位,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同样如此。骗骗国人说风险都已化解,在国际市场上依然花拳绣腿,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