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涨价解决不了一票难求
2011-01-31   作者: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每年春节都要发生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的争论。
    总结起来,支持涨价的理由有三个,即减少旅客滞留、减少黄牛和增进社会福利。第一个理由的道理很简单:价格涨了,想坐火车的人自然就会减少。第二个理由的根据是提高票价压缩黄牛的利润空间,从而可以让他们自动离开市场。第三个理由需要经济学关于社会福利的背景知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远远超出了这篇短文的范畴,简单地说,如果一项举措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满意度之和,则社会福利就增加了。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理解第三个理由。每个人对坐火车的需求度不一样,那些需求度高的人——比如那些急于回家的人——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涨价之后,那些需求度较低的人就不会去排队购票了,票因此集中到需求度较高的人的手中,后者获得的较高满意度——或者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效用——足以抵消前者失去的较低的效用,社会福利之和因此提高。持这种观点的人由此还推论说,在现在票价较低的情况下,黄牛的存在具有提高社会福利的性质,因为他们间接地把火车票从较低效用的人的手中转移到较高效用的人的手中。但这些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
    持第一个理由的人忘记了,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和家人团聚又是国人的传统,对于那些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春节可能是他们回家的唯一假期。因此,春节期间要坐火车的人对价格的敏感度比平时要低很多,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对火车的需求弹性大大下降。这当然不是说提高价格一点作用都没有,火车票涨价之后,一些人会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比如长途汽车,或者干脆不回家。但要想用涨价的办法消除火车站里拥挤的人群,非得天价不可,拥挤没有了,但旅客的福利水平也下降了。
    第二个理由站不住脚,是因为它没有考虑供求关系。我们刚才说了,春节期间对铁路运输需求的弹性很低;事实上,这期间铁路运输的供给也没有太大的弹性。为了保证春运,铁道部门增开了许多列车,几乎把能够挖掘的运力都用完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车站还滞留了大量旅客,说明春节期间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想坐火车的人可能有一个亿,但铁路运输能力只有八千万,因此总是有两千万人没法坐上火车。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和供给几乎是两条平行线,市场无法在可预见的价格范围内达到供需的平衡,黄牛因此也总是有利润空间。
    第三个理由是一些经济学家最为津津乐道的,我这里必须多花一些笔墨来说明,为什么它是似是而非的。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供给和需求都是有弹性的,即价格提高,需求会下降,供给会上升。此时,如果把价格限制在低于市场价之下,就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道理是,较低的价格导致较低的产品供给量,这时候购买者从最后一个单位产品得到的效用高于供给者的成本,提高价格——因此提高产品供给——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总量。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对房租的限制。为了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许多国家都对房租有最高限价的立法。开始的时候,这些限价还可以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但随着整体物价水平的提高,这些限价作用就显得非常低了,其直接后果是住房供应量的下降,从而让许多愿意支付较高房租的人也没有房子住。
    但是,如果供给是没有弹性的,则限制价格就不会有任何的社会福利损失,道理显而易见:价格再低,供给量也不会下降!春运恰好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涨价不会产生任何社会福利损失!相反,提价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答案是,提价只会把财富从旅客手中转移到铁路部门。旅客和铁路部门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后者的所得刚好等于前者所失,两相抵消,社会净福利没有任何变化。我粗略了解了一下,发现那些主张提价的人都是反对垄断的,可是他们却情愿让旅客受损,让我们的“铁老大”挣个钵满盘盈!
    那么,是不是提价真的可以把车票从低效用的旅客手中转移到高效用的旅客手中,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总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个火车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所有的购票人都排在这个窗口后面的一条长队里,排队的规则是先到先得,早来的人排在队伍的前头。那么,什么人会早来呢?答案是,对车票的渴望度越高的人:他们太想得到票了,因此愿意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到窗口前来排队。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只是决定队伍的长度。但不管怎样,更为重要的是,价格不能改变排队的顺序:不管价格多高多低,排在队伍前面的人永远是那些回家欲望较高的人。所以,提高价格并不能把车票从效用较低的人的手中转移到效用较高的人的手中,社会福利也不会提高!
    依我之见,短期内解决春运的拥挤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我们取消春节长假。否则,我们就只好忍受车站的拥挤了。如果你不能忍受,那就和我一样,改变偏好,降低春节回家的效用,这样你就不用加入等票的长队了。
    (作者简介:姚洋,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任。著有《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穿行于现实与书斋之间》著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业内人士:春运仅靠大力发展交通不可行 2011-01-31
· 高铁板块受益“春运” 商机闪现 2011-01-28
· 春运已经启程,乡愁可有归路? 2011-01-11
· 2011年铁路春运1月中旬开始 2010-12-14
· 今年春运以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3亿人 2010-02-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