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1-01-28   作者:闫坤 张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创新财政供给管理,构建宏观调控新框架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1年宏观调控的新框架,即“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一)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与宏观调控思路

  根据前文分析,我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是融合了输入性、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胀于一体的复合式通胀。下图表现了当前复合式通胀的结构和调控思路。
  政策调控的总体思路是:(1)控制货币投入规模和速度,使其进入正常发行范围;(2)提高利率,抑制资本品过度投资和消费品领域的过量游资,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常轨道,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机);(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并防止利率的进一步上升而对上述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损害;(4)在坚持完善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5)在维护总需求稳定的同时调整总供给曲线,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水平总体下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突破。

  (二)构建“审慎灵活”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系

  稳健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指导,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继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生态,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三)推进供给管理,完善积极财政政策体系

  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包括对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增长等的管理与调节。当前,财政应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具体政策措施包括:
  1.优化财政投资结构,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完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等。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等。
  2.着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开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等。
  3.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大学科研能力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等。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重点领域低碳技术研究推广和低碳经济发展等。认真落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增加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等。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支持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能源、资源、农产品等基础产品价格机制改革。
  4.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培育人力资本优势
  要重视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化,提升对“刘易斯拐点”的判别、预警和应对的能力。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等。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力度,支持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等。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等。此外,还要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做好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12345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发达国家“低利率”考验新兴市场抗通胀 2011-01-28
· 交行认为2011年通胀总体可控 2011-01-27
· 新加坡金管局预计未来数月通胀将升温 2011-01-27
· 达沃斯:食品价格上涨和通胀是全球经济的主要挑战 2011-01-27
· 加拿大去年12月通胀率为2.4% 2011-01-2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