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回乡过年经济又方便,但是,找到合适的拼车对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日前,国内出现首个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解决春节回家问题的民间公益平台——春节回家互助联盟建立。据悉,1月5日至23日,互助联盟报名人数已超过10万。 拼车作为一种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方式,不仅使“拼车族”享受到了便利,而且能够节约石油资源、减轻尾气污染,除此之外,还能充分利用交通工具,缓解交通压力、减少道路拥堵;对于家有儿女者而言,更是由此形成了结交朋友的新形式。正因为具有利己、利人、利社会的多重意义,拼车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实际上,拼车在国外司空见惯,德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在交通高峰期,私家车如果空车上路就会被罚款。然而在我国,虽然拼车在很多城市都受到热捧,但始终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没有一个合法名分。更有甚者,某些地方直接将拼车与非法营运画上了等号,不仅不鼓励,而且还要予以严厉打击和取缔。 这样的规定看似不近人情,但拼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亟待规范:由于拼车行为大多只是一种口头约定,如果有人违约,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倘若不幸出现事故,责任如何划分、如何进行赔偿?在拼车族尽享便利的同时,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纠纷,却是职能部门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外国拼车族并非松散的个体,譬如美国大多针对拼车签下书面协议,明确个人资料、乘车时间、地点和路线,德国更是直接成立了拼车管理办公室,用以规范拼车行为、明晰法律责任归属。 在不少市民对拼车满怀憧憬之时,拼车问题却已经演变成一个管理部门执法的难点。有鉴于此,期望交通部门能够尽快出台专门针对拼车的法律法规,以明确阐释拼车现象应该如何规范,以及怎样实施管理。其中至少应包含这样几个内容:首先确保车辆都经过检测,并缴纳了保险;其次,敦促双方签订规范的文本协议,明确拼车的具体细节及责任归属。 春节将至,除了送上“爱拼才会赢”的祝福之外,更希望拼车族能首先拼出一个合法的名分。在此前提下,才能确保市民在享受其中诸多乐趣的同时,不至于拼出意想不到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