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12月14日报道说,北京三环内马路边停车,首小时的停车费将高达10元,一小时之后加收百分之五十费用。 令人觉得程序失当的是,这些具体治北京拥堵的方式,是先报国务院批准,而后再征求市民意见。北京城区上下班的高峰拥堵人所共诟,一些地段甚至到了寸步难行的状况。面对如此严峻的交通状态,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方面广泛征求民间意见与建议,也没有看到交通专家们召开一系列的研讨会,研究对策,只是通过闭门起草文件上报国务院,一招治堵,就是提高收费,限制车辆购买。 这是一种懒政思维的结果。交通拥堵因素多多,只要出现拥堵,不问策管理科学,不加强道路通行规范管治,不限制公车滥用,而将责任全部下压到市民头上,用最简单的提高收费来掏市民腰包,政府就成为永远的赢家,被拥堵的是市民,在交通上高消费的还是市民。那么,政府的责任与道义,体现在哪里呢?政府的协调与科学管理的能力,又如何提升呢? 现在停车费要涨起来,那么我们有理由知道,这笔钱是用来疏通道路呢,还是补偿公共交通?由于城区停车费过高,将有数以万计的有车一族选择公交或出租车,那么高峰期公交与出租车如何保障?现在城区许多地段乘坐公交与扬招出租车都相当困难,如果停车费涨价坐实,这些困难与问题都会落在城市劳动者们头上。他们似乎永远只有承担责任与后果,而难有权益保障。 同日的新华社报道说:北京“限牌”传闻在坊间传播,加剧了年底京城车市的紧张氛围,而权威部门没有及时出面表态,使人们对此莫衷一是。在记者看来,不管是车牌拍卖,还是摇号上牌,都属于欠缺长远考量的堵而不是疏。 现在有关方面没有出面解释如何限制购车数量,可能有难言之隐,但我们希望政府应该在车牌发放上面,与过去购车一样,体现国民同等待遇,不能用户口来限制购车,而应该通过摇号的方式,使在京购车人享受同样的待遇。 在治堵方面,政府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智慧与方式,或征集社会民间智慧,来化解困境。另一方面,学习香港与东京治堵经验,疏导城市交通毛细血管,以缓解干道交通压力。还有就是拿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自行车棚与免费自行车停放点,在获得涨价利益的同时,要学会还利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