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价格环境需找准发力点
2010-11-29   作者:韩保江  来源:瞭望
 
【字号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比2010年9月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08年10月以后25个月新高,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0.1%和4.9%。
  日益攀升的物价,不仅直接加重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而且让政府绷紧了预防通货膨胀的神经。11月2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稳定物价的16项具体措施。国家发改委作为价格主管部门更是在两天内连续在其官方网站四度发文强调稳定物价。可见,中央政府遏制物价上涨、保障老百姓生活用心良苦。
  遏制通胀、捍卫民生,无疑是政府的天职。但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责任并非全在政府,更不能罪责农业和农民。客观地讲,今年消费品价格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天灾导致农副产品歉收。201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年,先是春季中国西南大面积干旱造成许多农作物和蔬菜水果绝收,随后是夏季东北农业大省吉林遭受几百年一遇大洪水,紧接着又是海南洪灾造成的农业毁灭性损失。如此多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必然造成农副产品歉收,进而导致供应紧张和物价上涨。
  二是扩张性刺激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由于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不得不实施“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由此带来的过度信贷又不可避免地导致流动性过剩和物价上涨。经济刺激政策虽医治好了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增长速度下降和大量失业,却未能避免货币过量供给带来的通货膨胀隐患。
  三是游资炒作加剧了物价上涨。自中央政府加大调控房地产力度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进入农副产品市场,进行恶意囤积并炒作绿豆、大蒜、生姜、豆油等农副产品。由于炒作资本控制了农副产品供求关系,从而改变了期货价格决定现货价格的传统,形成现货价格推动期货价格的机制,人为抬高了部分农副产品价格。
  四是国际涨价因素输入国内造成物价上涨。一方面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如韩国等地大白菜歉收需要从我国大量进口,国际需求增加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也必然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并输入中国,造成国内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
  五是农业生产成本上涨推动了消费价格上涨。由于种子、化肥、柴油和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持续涨价,直接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也是实属无奈。
  如果说,上述因素是造成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供给原因,那么,需求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视,由于老百姓的消费刚性和盲目抢购,也会进一步加剧部分消费品价格上升的压力。
  综观之,这次政府下大力气平抑消费品价格都只是权宜之计,既不是要重新干预市场,更不是固守计划经济教条。因为这次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为主要驱动力的物价上涨,客观上还是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所致。从总体来看,由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斤,且粮食储备量占消费量的比值达到4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因此,粮食供求平衡的安全态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这次由农副产品价格上涨驱动的物价上涨,也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要想防止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必须要继续在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上下大功夫。应该说,近年来连续出台关于“三农”发展的七个“一号文件”及其配套推出的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确实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种菜和养殖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种子、化肥、柴油、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更快,导致补贴之下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仍然没有多少比较利益,进而造成土地撂荒、农业生产投入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要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耕地增加的情况下,长期稳定粮食和农副产品充分供给,必须从保护农业和让农民获取合理的比较收益入手,来选择更有效的惠农政策。
  要惠农,最根本的是要让农副产品价格充分反映其真实价值。我们要用不到世界8%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原本土地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应更金贵才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的价格却大大低于国际价格水平。由于价格长期偏低,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扩大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消费者珍惜和节约农副产品,进而加剧农副产品供求矛盾。因此,要破解目前农副产品涨价难题,不能以牺牲农副产品合理涨价为代价,而应该重点放在打击游资炒作,降低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和为城市低保群体提供补贴上。
  当然,作为农副产品主要消费者的城市居民,面对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也应主动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适当调整膳食结构。有时甚至要自觉储备一些生活必需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价格管制不能总是伤及底层 2010-11-29
·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明细表 2010-11-29
· 部分蔬菜价格同比下降一至两成 2010-11-29
· 明年一季度矿石价格或继续上涨 2010-11-29
· 要素价格重估需要全面供给管理 2010-11-2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