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11月11日)下午,中石油和中石化冲击涨停,大势反而急转而下,次日沪深两市更是全面暴跌。“两桶油”拉高似乎成为掩护主力出货的工具。本周一,沪深两市略有反弹,但反弹先锋仍是创业板和中小盘股票,其他起色不大。昨天(11月16日),大盘继续下探,创业板下跌幅度相对较小,而众多大盘蓝筹基本是终点又回到起点。 相对于不少中小盘股仍然保持翻番战果,大盘蓝筹涨少跌多特点,让包括蓝筹持有者在内的市场投资人都觉得蓝筹难有出息,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只要“风格转换”之时也就是阶段性顶部到来之时,由此“投资风格转换”似乎已成奢望。 大盘蓝筹股遭冷遇,与当前主力厚此薄彼的投资思路有关。大盘蓝筹一般主力已难操纵,中小盘股却很容易,这是市场热炒中小盘股的根本原因。基金作为最具实力的投资群体,其炒作中小盘股的风格延续了抱团炒作老办法。截至9月30日,海宁皮城前十大流通股东有9家为基金,合计持有流通股比例达41.86%,这类由基金基本控盘的个股,只需很少的成交就可将股价打至涨停。其实,基金转向小股票早已露出端倪,比如,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中小板443只已发行的股票中,基金持有其中的381只,持股市值从去年末的1311亿元增至1672亿元,基金持有中小板股票市值占基金净值比重达12.27%,超过中小板所占权重5.44个百分点,基金对中小板早就明显超配。当然,中小板、创业板不少为家族企业或私人企业,部分机构热衷中小盘,也不排除有更多隐秘的因素。 为扭转市场这种畸轻畸重的失衡局面,笔者有如下想法,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考虑对基金投资高市盈率中小股票设定限制。按说,基金作为市场主体对投资品种理应有选择的自由,但公募基金操作更应考虑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和市场整体利益。在一个畸形的市场,基金管理人放着10倍市盈率的大盘股不买,偏要投入到100倍市盈率的中小股票上,然后再用后发基金继续制造泡沫,美其名曰买成长性和未来,但泡沫总有破灭之时,如此基金持有人利益将被置于高风险境地。 其次,应限制做壳卖壳行为。中小盘公司不管业绩好坏,年复一年送转股份,逐渐变成绩平或垃圾大盘股,壳做大后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壳价值的提升。比如银广夏公司经过多次送转股本急剧膨胀,尽管目前为负资产空壳公司,然而市值却达40多亿,这确实是A股市场一大奇观。因此,应设法限制绩平公司转增股本等行为,并尽快完善退市机制。 其三,尽快增加中小盘股票的供应量。目前大型国企、央企不少已上市,剩下的上市资源不多,而中小板、创业板上市门槛还比较高,目前容量还太小,为此不妨适当降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门槛,加快公司上市速度,这样既能让充沛的流动性为更多公司分享,也能降低当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同时,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分散流动性对股市的压力。 其四,大盘蓝筹一般会定期分红,但征收红利税使得分红公司其投资价值反而降低。其实投资者得到的红利是上市公司税后净利润的一部分,征收红利税,在学界一直有争议。为更有效提升蓝筹股投资价值,促使市场投资风格真正转换,建议考虑取消红利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