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是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第一大杀手,它随时吞食着、损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清鲜空气。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之后,汽车成为中国耗油的吃油大户。城市富人,有的一家拥有五部车,更多的富人拥有三部车,他们正在掠夺或侵占城市居民的正常活动范围和交通空间。车船税正是遏制高排量(高能耗、高污染)、私家多部车的最好手段,提高车船税,对广大城市普通居民何罪之有?据媒体报道:新华社四天三次发文质疑调高车船税,请问:新华社这一系列质疑的底气何在?
以武汉市为例,2002年之前,也就是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之前,一年365天,差不多天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然而,近十年的重工业化,尤其是汽车大发展、房地产大开发,致使一个钢筋水泥世界的大城市,空气质量日益糟糕,现在的状况是: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00天看不到蓝天白云,许多时候就连长江两岸都很难看清楚对岸景色。
2002年之前的每一个早晨,武钢的气体都可以“原汁原味”地从武昌飘散到汉口,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汉口居民再也无法闻到武钢特有的气味,有人说,这是武钢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成果。真是这样吗?不过,我更相信这是武汉大气严重被污染的结果,因为纯净的大气是任何“气味”传播的介质,当空气变得异常浑浊时,空气中的任何异味,我们再也难以嗅出,更不要说武钢的气味穿过长江、飘到汉口了。因为污浊的空气已经充分“溶解”并吸纳了独特的武钢气味,根本无法“原汁原味”地传播。
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有三大杀手: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实践证明,汽车尾气是罪魁祸首。想当年,全国31个省,差不多每个省都喊出了“汽车立省”、“将汽车做成本省的支柱产业”的口号,看今朝,每个省都在生产汽车,有的贴牌生产,有的改装车型,但结果都是一样,大干快上GDP,快速增长税金,为此,国家还专门出台了汽车振兴规划,鼓励中国“贴牌”生产汽车,鼓励“贴牌”汽车产业大发展。
结果是,汽车生产了,汽车销售了,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大气污染了,城市拥堵了。不要说北京开车没有骑车快,甚至还有人建议北京的出租车或私家车应该装上马桶,还要带上盒饭,以备堵车之不测,以解堵车之尴尬。当然,武汉也不例外,这几年到处开工、四处修路,挖了填、填了挖,车道越走越宽,人行道越走越窄,城市绿地与空地、水面与湖面越变越小,谁在抢占普通城市居民的活动范围与交通空间?数不胜数的私家车,既要行车道,更要停车位!
据央视专题调查报道,近年来,北京二手车市,最抢手的大多都是20万元以上的大排量次新车,过去经营小排量二手车的市场已经变得门前冷落。据调查,这些中高档二手车大多只使用了半年或一年多,因为追新求美,有车一族大都缩短了更新频率,究竟是车价降得快,还是有车一族太有钱了?难怪北京会被誉为全国第一堵城!
然而,中国汽车业协会仍在乐观预测,去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一千万辆大关,而汽车销量也创下1300万辆的历史辉煌,他们保证今年一定可以达到销量1800万辆,据某些专家预测,用不了十年,中国汽车年度销量应该可以达到7000万辆,看来,这离中国人每人一部车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据2009年度统计,中国每天耗油量是820万桶,其中,一半以上要从国外进口。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共花掉962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字增长为1590亿美元。这一开销足以花掉中国全年出口服装、鞋帽、塑料及玩具所赚来的全部外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汇是真正的血汗钱)。
正是由于汽车产业与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钢铁产业如鱼得水、产能拚命扩张。1996年,中国人花近50年时间终于将钢产量首次突破10000万吨,终于实现了我们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的梦想——钢铁产量“超英赶美”,不过,直到2000年,中国粗钢产量也只有12000万吨,五年时间也只增产了2000万吨,然而,汽车产业与房地产业的大干快上,使得钢铁产业后来居上,突飞猛进。
2003年,中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20000万吨,2005年首次突破30000万吨,2006年首次突破40000万吨,2008年首次突破50000万吨,2009年首次突破60000万吨,2011年首次突破70000万吨……可如今美国和日本的钢产量也不过6000-800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每年上一个新台阶的钢铁产量,现在不仅是美国的10倍,而且还是世界前十大产钢经济体年产量的总和。这是怎样的一种钢铁规模?
世界铁矿石价格年年翻番,因为他们担心全球的铁矿石要被中国吃掉。据统计,中国铁矿石的50%以上依赖进口,中国每年铁矿石的消耗占世界铁矿石消耗总量的70%!
钢铁产业是最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两高一资”行业支撑的重工业化、大城市化,经济如何转型?产业如何升级?如果我们不下决心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则30年之后的后果不堪设想!
调高车船税,既是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有力手段,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什么叫民意?何为人民利益?什么叫以人为本?中国是否应该大力推进“中小城市化”?中国的大城市是否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公汽和地铁)?特大城市是否应该限制私家车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