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3.3%,8月份3.5%,9月份可能再创新高……正当国内的CPI(消费价格指数)早已越过3%的警戒线并不断上升、政府也把控制通胀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调控目标的时候,厉以宁却提出通胀的警戒线可以提高到4.5%。按照他的建议,目前的通胀率处于正常的水平,完全没有“警戒”的必要。而在一个多月前,经济学家刘煜辉也撰文提出,“中国应该容忍更低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那么,我国的通胀警戒线该不该从3%调至4.5%呢?应该说,厉以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3%的通胀警戒线虽然在国际上是通行的标准,但这个标准确实更适合于西方,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国情大不一样。社会对通胀率的承受力及政府对通胀率的容忍度应该是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成正比的,即经济增长得越快,通胀的警戒线应该越高。中国目前仍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西方很多国家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不到3%,也就是说,有些西方国家的通胀警戒线比经济增长率还要高。虽然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但3%的通胀警戒线确实有些偏低。从历史来看,中国对通胀也具有更高的承受力。比如2007年,我国的通胀率一直在6%以上不断攀升;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通胀率甚至达到了两位数!
适度的通胀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通胀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和出口。目前,虽然名义上官方的通胀警戒线仍然是3%,实际上对通胀的容忍度明显高于这个数字。但这种容忍必须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的承受能力。比如在通胀率较高的时候,应该适当地加息,不能让存款长期处于负利率的状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贫富悬殊状况严重,虽然总体上中国对通胀的承受力还有较大空间,但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力却非常有限——这也是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地方。对此,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对出租车等特殊行业发放油价补贴等等。在两三年前的那一轮通胀中,政府就曾经这样做过。
其实,所谓“通胀警戒线”只是一个提醒性的指标,高一点低一点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政府决策者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并把对通胀的容忍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