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多个部委联合发布消息,要求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随后,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分别出台了细则,深圳要求非本市户籍家庭限购1套住房,本市户籍的限购2套住房。而北京、上海则要求本市户籍的仅能新购一套住房。 新国五条的主要特征与此前的调控思路较为一致,即从抑制需求入手。但与此前不同的是,此前的政策主要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也就是针对第三套住房信贷或限制外地人购房,事实上,这些政策很难实施,效果不佳。而此次调控,提高了首套住宅的首付比例,抑制了财力较弱的刚需购房者。此外,过去的政策主要在房价较高的城市推行,而新政策全国一刀切,说明中央政府对楼市有了更紧迫的认识。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打击房地产泡沫主要依靠利率手段,而不是直接干预供需,而中国引起房价过快上涨的因素正是流动性过剩与资金廉价。但是,由于中国的借贷方主要是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提高利率会大幅增加借贷成本。因此,地产调控主要依靠行政方式,即打压需求。但也没有采用扩大供给的方式,因为若增加土地供应,会压低土地价格,影响地方政府的收入。尽管政府一直在要求各级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但难见实效。 目前的风险在于,中国有效的调控政策并未实行。然而,一方面,保障性住房或会在未来集中放量供应,另一方面,房产税等实质性政策也可能同时推出,或者通胀上涨逼迫加息,这可能会突然刺破房价泡沫,出现硬着陆风险。 目前,由于通胀引起的货币贬值预期、调控无效的历史经验等因素刺激,各种购房者正在跃跃欲试,刚需消费者不想承受未来可能大涨的风险,尤其是购买力较弱的恐慌性购房者,出现了该买的都买了,没能力买的也创造条件购买,投资者则大面积囤房的局面。这种混乱的扭曲性需求,加上开发商的诱导式营销,可能会刺激房价重复年初脉冲式大幅上涨的现象,做最后的冲刺。 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必须拿出有效的手段阻止这种由恐慌与投机造成的需求冲刺与价格脉冲,在通胀预期强烈与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继续实施效果有限的抑制需求的政策,可能仍然只会起到暂时的恐吓,积累更大的调控和市场压力。如果过于重视政府利益而不实质性解决地产危局,问题的积累,恐会越来越大,恐会制造更大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