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琪:谨慎应对可能出现的世界经济二次探底
2010-09-15   作者: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索引

中长期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代
短期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在提高
面对二次探底可能各国调控态度不同
应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中国应当做好准备
现场问答

  面对二次探底可能各国调控态度不同

  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政府是不是有能力化解呢?
  看几个核心国家。美洲是以美国为代表,亚洲是以中国为代表,欧洲是以德国为代表,这些核心国家的政策与外围国家不完全一样。外围国家,像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越南、印度、加拿大、巴西都在加息,有的加了好几次。但是核心国家,像中国、美国、德国还没有加息,虽然实际上数量紧缩措施在退出。调控政策有的偏松,有的偏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形势,像富裕经济体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所以美国、欧洲不大着急政策的退出。新兴经济体却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中国处在两难,通胀在上涨,又要抵制资产价格泡沫。印度也差不多。
  通胀和通缩为什么在当前同时存在呢?陈东琪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对食品的依赖程度,恩格尔的系数水平。一般来讲,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包括落后经济体,恩格尔系数较高。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农民是0.45%,城里是0.36%。也就是说,农民大概1块钱中有0.45元是花在食品上,城市里有0.36元。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当食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食品价格上涨CPI就越会上涨。而发达国家对食品的依赖很低,所以它的物价指数主要是看制造品,不是农产品。所以对于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
  对中国来说,只要粮食价格稳了,中国就不会有大的通胀担忧,特别是今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粮食产量,2003年是3亿多吨,2009年是5.3亿吨,6年增长一个多亿。而且今年夏粮产量还比较稳定,国家粮食储备也较为充足。所以今年中国CPI不大可能超过3.5%。
  第二个原因,公共需求。国外的像欧、美、日等国家,公共需求主要是消费性的,政府给居民补贴食品券,以旧换新补汽车,补消费品,公共投资需求很少。但是在中国、印度这些国家,除了公共消费需求很大,像中国进行的家电下乡、汽车补贴,还有很大的公共投资需求,如要建高铁、城铁、地铁,修水利,治河流。这是富国和转型经济体CPI上涨差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公共消费需求、公共投资需求很大,所以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更强,通货膨胀也会更高。
  第三个原因就是资本流动。陈东琪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将演变为资本越来越流入新兴经济体。这就会带来投资品的价格变化,近而影响消费价格变化。
  由于各国面临的通胀形势不同,各国对二次探底的反应态度也就存在差异。不仅如此,各国对如何调控二次探底,在能力上也有差异。一些发达国家债务很高,财政要增加赤字很难,利率很低而且已经不可能再减,调控的办法很少,子弹已经不够了。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二次探底比第一次探底面临的压力风险要更大。
  另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引起二次探底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美国是什么态度呢?陈东琪认为,美国在应对由于次贷危机而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因为那是主要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直接影响着美国的资本市场、经济、产业。然而现在是欧洲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现在还有增长,所以它的态度就会比较消极,不是不作为,但是可能少作为。
  陈东琪说,美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不仅不帮忙,还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要求受救助国家要放开汇率。这种条件对这些国家来说,是火上添油、落井下石的。这次,美国可以利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更多资本流到美国去,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发行国债,在欧美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获得相对的增长优势。


12345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韩央行:世界经济脱钩现象将加剧 2010-09-08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2010-09-01
· 美日央行加紧"印钞"世界经济祸福难料 2010-09-01
· 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2010-09-01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