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8月,在美国主板NYSE和创业板NASDAQ,共有108家公司申请新股发行,但最终只有87只新股成功发行并挂牌上市,另有21只新股至今尚未发行,其中,3只新股“撤销发行”,18只新股“暂缓发行”。在此,本文仅就发行成功并挂牌上市的87只新股展开分析。
简要说明:2008年10月1日,NYSE(纽约股票交易所)以2.6亿美元正式完成对AMEX(美国股票交易所)的收购,AMEX被整合为NYSE的一个“中小板”,并被更名为NYSE
Alternext U.S.,也称为The Curb。2009年3月,再次更名为NYSE Amex
Equities。自此,AMEX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证交所,而是成为了NYSE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如今美国股市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主板——NYSE;创业板——NASDAQ;场外市场——OTC。不过,在此,我们并不讨论场外市场(OTC)。 在今年1-8月,NYSE共成功发行新股46只,NASDAQ共成功发行新股41只,两个市场几乎各占一半。其中,明确标有“中国”字样的新股共有6只,它们分别是:China
Electric Motor,China Hydroelectric,China Intelligent,China Kanghui,China Lodging
Group,China New Borun。
在美国,新股发行至少要有一个主承销商(Lead Manager)和多个副(辅)承销商(Co
Manager)共同完成。自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的大投行几乎全线消亡,或倒闭,或改制,现如今仍能参与主承销商角色瓜分的,已是面目全非,过去的雷曼兄弟、美林也是一去不复返。 在87只新股发行中,仅以主承销商为统计对象,半数以上的新股发行主要由四家投行瓜分,它们分别是: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主承销15只,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主承销13只,高盛(亚洲)主承销2只,JP摩根(J. P.
Morgan)主承销12只,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主承销9只。 此外,美银美林(BofA Merrill
Lynch)主承销7只,美国投行——派杰(Piper Jaffray)主承销5只,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Capital)主承销4只,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主承销3只,花旗集团(Citigroup)主承销3只,美国投行——罗德曼(Rodman
& Renshaw)主承销3只,罗斯资本(Roth Capital)主承销2只,美国投行Thomas Weisel
Partners主承销2只,瑞银投行(UBS Investment Bank)主承销2只,另有5家投行各承销一只。
在87只新股中,只有34只新股发行价介于询价区间之内(含上限价或下限价),另有9只新股发行价高于询价区间,但共有44只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询价区间。也就是说,最终发行价不在询价区间之内的新股超过六成。 美国股市是一个十分均衡的市场,新股定价相对理性。发行价格跑出询价区间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市场行情变化,由于短时的突发性因素影响,原先的询价区间失效,或高估太多,或低估太多。因此,在美国股市,询价区间只是一个建议与参考,并不具有约束性和必然性。 在我国,新股发行价格一般都是由询价区间的上限来确定(除个别例外)。这表明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需求极其旺盛。只要你敢于发新股,股民就勇于打新、炒新,无所畏惧、不眼不休,甚至没有牛市与熊市的区别!
在87只新股中,共有46只新股(过半数)公募发行股份均只有几百万股。其中,在NASDAQ发行的新股,其公募发行股本大多只有数百万股,而在NYSE发行的新股,其公募股本大多在1000万股以上,最大公募发行股本也只有4200万股。 在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中,就从来没有一只新股的公募股本是低于1000万股的,而一般的发行股本均在2000万股或3000万股之上。尽管如此,新股发行在我国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因此,有人认定“单只新股的发行量过少”,无法抑制新股炒作,应该加大“存量发行”。 事实上,即便在允许“存量发行”的美国,NASDAQ甚至NYSE发行的新股,其公募股本大多只有几百万股,但它们并未出现中国一样的“打新”与“炒新”狂潮。在美国,炒股就像炒房一样,十分理性,十分平静,没有中国一样的疯狂。由此看来,通过“存量发行”来克制新股暴炒的主张也是不切实际的。
在87只挂牌的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接近四成,共有3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另有8只新股上市首日正好平收于发行价,另有46只新股上市首日上涨,但总体涨幅都不大,其中,7只新股收盘涨幅不足1%,17只新股收盘涨幅超过1%但不足10%,11只新股收盘涨幅超过10%但不足20%,10只新股收盘涨幅超过20%但不足50%,只有一只新股涨幅超过50%,为88.9%!
美国股市今年1-8月发行新股上市首日表现
上市首日收盘涨幅 |
新股只数 |
所占比例 |
跌破发行价 |
33 |
37.9% |
收平发行价 |
8 |
9.2% |
0-1% |
7 |
8.1% |
1-10% |
17 |
20.0% |
10-20% |
11 |
12.6% |
20-50% |
10 |
11.5% |
50%以上 |
1 |
1.1% |
合计 |
87只 |
100% |
美国股市大多数新股发行股本不过数百万股,但上市首日并未出现“中国式”的暴涨,相反,这些袖珍股却有近四成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尽管目前中国股市已接受上市首日可以“破发”的现实,但毕竟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个数太少,以致于“打新”与“炒新”狂潮仍然十分壮观。 若以今年8月底的收盘价计算,在美国股市上市的87只新股中,仍有57只新股目前的股价是低于发行价的,约占65.5%。这在中国股民和股评家看来,可能又是极不正常的? 值得安慰的是:自2009年6月中国股市IPO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收盘涨幅已从过去的300%或500%收窄至现在的100%或50%以内,这是市场化的产物。一旦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不断向上攀升,则市场化的发行市盈率定会“水涨船高”,于是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定会再度向下缩小,如此循环往复而已,这就是“市场化”的无形力量。 最后结论:美国股市是一个发达成熟、相对均衡的股市,因此,一、二级市场具有十分对称的风险/收益,运行相对稳健。相反,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不规范的股市,尤其是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致使新股发行定价及二级市场估值体系“被高估”。在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扩容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加大扩容速度,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新股需求,进而形成均衡、稳定的供求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