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下跌有其自身规律原因 ● 股指期货“祸首论”没有根据 ●
运行百日市场指标令人称道 ● 应该放宽私募基金参与限制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一路磕磕绊绊已走过了百日的行程。百日中,我们见证了股指期货经历的争议与诘难,股指期货堪称在负重中前行;百日后,我们不妨以客观和具有建设性的视角,对股指期货进行一番探索和展望。 事实上,4月19日以来中国股市的大幅度下跌,有其自身规律和原因,是基本面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股指期货的“祸首论”是无法立足的。 其一,去年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将制约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今年以来,以房地产调控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转向,代表了政府调结构的决心,但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转型的阵痛:消费迟迟未得启动,出口前景不明,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紧缩预期对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愈加不利,这是股市下跌最根本的内生因素。对比而言,去年8月4日到8月31日,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下,21个交易日中沪深300指数累计回调了近25%。有5个交易日的跌幅超过了3%,最大跌幅为7.11%。因此,政策风险等系统性风险仍是影响中国股市最大的因素之一,发展和完善股指期货市场,正是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和转移系统性风险的工具。 其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起源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已蔓延至西班牙、葡萄牙等欧盟主要国家,进一步暴露了欧元区内部的非均衡性。而场外衍生品的魅影和逐步恶化的局面,依稀让人记起了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堪忧,中国经济难独善其身。从欧美股市反应来看,5月以来也呈现大幅下跌、波动加剧的局面,因此中国股市的下跌和波幅加大也是有迹可循。 而从流动性和期现价差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已表现出成熟的一面。据统计,截至7月26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27.5万手,在世界主要股指期货中仅次于美国迷你S&P500和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且价格连续性较好,交易深度较高。以上两个测度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已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符合机构进行套期保值和其他资产配置的要求。与传统意义上的投机不同,作为一种交易形式,我们认为以投机交易为主的股指期货市场中并不具备投机性质,完备的法规和监管层的强势监管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同时,三次到期日交割,期现价格均实现了收敛,三次偏差率分别为+0.01%、-0.03%和+0.008%,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形一致。基于此,监管层逐步放开机构投资者套保的限制,基金、券商自营和专户理财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关办法已陆续出台。法人机构也已逐渐参与股指期货,据统计,当前法人机构的成交量占市场总额的1%,持仓量占市场总额的15%。从成交持仓比来看,法人户的投资行为以套期保值为主,逐步放开限制也有利于法人利用股指期货套保和进行更宽泛意义的资产配置。 从股指期货的服务定位来看,可以预见机构投资者将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从组织构架和操作形式来看,私募基金将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借鉴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经验,发展以期货投资顾问为主的私募基金将为壮大股指期货市场提供可选的路径。除套保外,私募基金可利用股指期货代替指数并构建可转移阿尔法策略,或者利用股指期货对冲个股系统性风险后剥离其阿尔法收益成为真正的对冲基金,因此,利用股指期货进行灵活的资产配置将成为私募基金未来投资的主流方向。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在适当的条件下继续放宽私募基金的限制,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私募基金阳光化,并鼓励私募基金开发股指期货挂钩产品,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