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月29日,北京市住建委首次公布三个公租房项目成本租金,不过,每平方米每月高达二三十元的租价不仅没比市场价低多少,有的甚至比市场价还高。这个消息可能会让很多急需住房却又买不起房的人感到焦虑。 政府建设公租房的目的,是为了照顾收入中等偏下的住房困难家庭,这个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就目前消息而言,北京市公租房的价格可能会超出这些家庭的承受能力。高昂的公租房租金不但不能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反而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市场压力。因为公租房租金都这么高,市场上居高不下的房租更有了高涨的理由。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之前的说法,公租房的租金将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来确定。如果相关部门精打细算,将公租房的成本降下来,即便加上一部分“微利”,公租房的租金应该比相同地段的市场价低两成左右,这样才能体现出公租房的优惠和优势。而现在公布的成本价已经接近甚至高出市场价,那些需要住房的家庭面对层层审批的手续,又如何提得起对公租房的兴趣,况且在市场上租房大都可以享受到配备家具家电的便利,而公租房则是“家徒四壁”。 要解决公租房名不副实的弊端,途径只有两条,一是降低建设中的成本,二是加强监督。公租房的建设在用地、资金筹措、税费等方面往往要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按照常理建设成本也应该明显比商品房低才对。否则,有理由认定成本有被人为抬高的嫌疑,就需要认真查清究竟是哪些人成了背后推手。至于监督,首先应该有对公租房管理部门的监督,比如究竟什么比例的利润才算是“微利”,而这部分利润最终用到哪里也应该有人监督。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租户的租后监管,防止有人利用市场差价转租牟利。所以,公租房不只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建成后更面临一系列的监管问题。 按照国家住建部的有关精神,公共租赁房将是今后几年各地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形式,而北京公租房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也给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如果公租房最终不能让利于民,而是成为某些部门的营利工具,租金随行就市,使个别部门大捞实惠,那么正处于微妙关头的楼市调控会倍感压力,城市低收入家庭只能继续“望房兴叹”。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