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额或达8万亿。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6月27日《扬子晚报》) 作为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好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长越快,说明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越好。反之,则越差。 但是,如果财政收入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财政收入的增长快慢,就很难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了。 那么,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如何看待可能出现的的财政收入“破8”现象呢?财政收入“破8”到底是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还是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中国的财政收入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就一直保持高基数、高比例增长。不仅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前几年,由于原有的财政体制形成了“藏富于民、藏富于企”的格局,企业有很多的欠税,通过清欠,能够让财政收入维持较大幅度的增长的话。那么,随着企业欠税清理的逐步到位,财政收入的增长就应当与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基本一致了。但实际情况却是,财政收入仍然保持了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幅度增长,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虽然在中央一系列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停止了下滑,并出现了复苏。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经济复苏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实体经济仍然处于相当困难的地步,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行仍然举步维艰。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又出现了远高于经济的增长,可能就不是经济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而极有可能是其他因素的作用了。 而从地方财政纷纷上报的喜讯来看,很多省市县均提前一个月实现了财政收入过半的任务,这就更加说明,财政收入又已经被政绩所绑架了。因为,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复苏绝对没有达到可以让财政收入提前一个月完成半年任务的程度。更重要的,今年以来金融政策的适度收紧,很多企业都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和企业运行困难,既不可能实现这么多的税收,也不可能宽裕到可以提前交税的地步。 而据一些地方的企业反映,从5月中、下旬开始,各级税务部门就开始对企业进行“逼”税了,寅吃卯粮、预交税收等现象已经比较普遍。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地方政府为了反映“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绩,给各级税务部门下达了税收增长指标,“拉动”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如果任凭这种现象一直维持下去,那么,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没有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央的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税负加重,不仅经营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而且会通过控制职工收入增长来减轻企业的负担,给职工收入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中央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等严重不符。 所以,有关部门决不能陶醉于财政收入“破8”的快感之中,而应当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看看“破8”中到底有多少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又有多少是被政绩所拉动的。如果“破8”中政绩拉动的成分过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更重要的,在经济复苏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今年的收入基数拉得过高,按照地方政府对政绩的渴求,明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指标会更高,企业的负担也会更重,而中央的宏观决策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这绝对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