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2010版) >> 新闻茶馆-言论
平遥说出中国特色公务接待的大实话
2010-06-18   作者:张敬伟  来源:时代商报
 

  山西平遥县古城因为近10万人次的公务旅游接待变得不堪重负,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据悉,平遥因缺乏保护资金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开发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成都商报》6月17日)

  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那是平遥古城的幸事。有了这顶世界级的“文化”头衔,按理说文化搭台聚集的经济效应应该具有“喜剧”色彩。但从现实看,古城越有“文化”越遭遇经济上的“悲情”——虽然古城旅游业越来越火,但是一年近10万次的公务接待旅游,也就是吃白食,不仅搭上了1200多万的门票收入,还赔上了吃、喝、住及礼品报销的“天文数字”黑账。
  这样算下来,平遥古城缺乏保护资金不仅导致城垣变围城,还造成了新城开发的资金黑洞。20多亿的财政缺口,按照平遥2009年全县可支配财力的2.9亿元算,要等到7年后才能补上这个窟窿。
  平遥古城的尴尬极具中国特色。只要是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旅游经济看似一派荣景,其实那不过是矫饰的繁荣。因为盛名之下,引来的不光是自主消费的游客,还有推不掉也不敢推的公务接待。所谓公务接待,就是公款买单,而且是旅游景点的公款买单。一个冠冕的“公”字其实掩饰的是官家的特权私利。而且,如果旅游景点所在地的行政级别较低,就像平遥属于县城,上级的市、省和中央部委的各级单位任谁都得罪不起;纵然是平级的兄弟单位,以各种名义来参观考察,也不好推辞。延伸开去,上级领导的亲朋好友,平级的各类关系,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七姑八姨转折亲,一旦有人“通气”打了招呼,接待方也不得不将这帮人归到公务接待中去。
  窥斑见豹,平遥古城就像是《皇帝新装》中的孩子,说出了中国特色公务接待的大实话。相信旅游热点地区的头头脑脑们,都会有一抒心中块垒的快感,和平遥古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只有情绪上的发泄无济于事。事实上,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现代社会,所谓的公务接待并非无节制的。也就是说,从上至下,规范和约束公务接待的文件和规定可谓林林总总。只是,再好的制度一到执行层面,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权力型社会的影响。威权体制下,官本位的等级体系森严,在此体系下的制度文本,具有对下不对上的特点,缺乏法治语境下的制度普适性。因此,中国的上级到下级去,叫做检查指导和视察巡视,是带着特权命令来的,下级岂敢怠慢?这种官本位的人治沉疴,在现代法治语境下依然残留,下级政府自然也不得不“流俗”而便宜行事;二是庸俗人情关系的影响。中国人既讲等级观念又爱人情面子,对于一般人际关系有时尚且“死要面子活受罪”,又何况是上级领导和其亲朋好友?而且,反正是公款接待,吃大户、占便宜,何乐不为?
  只要特权意识的官本位残余还在,只要庸俗的人情文化尚存,类似平遥古城的尴尬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演。说白了,公务接待是一个盛满特权的大箩筐,有点身份有点背景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个名目以公徇私。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筐”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平遥不堪公务接待“潜规则” 2010-06-21
· 平遥古城“年味”醉人 2009-01-19
· 平遥古城盼圣火 2008-06-25
· 平遥古城盼“祥云” 2008-06-24
·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07-09-20
 
频道精选:
·测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