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能否冲破利益堡垒
    2010-01-19    钱飞鸣    来源:深圳商报
  争论了十多年后,“三网融合”年初迎来“破冰”曙光。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了时间表: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文字的表述很简单,实际的操作很复杂。尽管时间表被视作实质性的“破冰”,然而试点“先易后难”的谨慎安排不掩最高决策层的忧虑。事实上,从三网融合正式成为国家政策伊始,部门利益的冲突就成为主角,并不存在过多技术难题的融合其实“卡”在了体制环节上,部门掣肘由此成为最大瓶颈。
  毫无疑问,三网融合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利好”。最直接的,眼下家里的电话、电脑、电视需要三条线,以后一根线就搞掂,按照全国政协委员赵金城的说法,国家每年节省数百亿元的投资,每户百姓每年也可省去四五百元的开支;更长远的,是消费者能够在共享的基础上获得质量更高、价钱更低的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至少我们可以预测:广电的介入会否产生新的通讯运营商,内容供应的市场开放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更丰富多样的娱乐节目。然而,自1998年的十五规则首次明确提出,到政府工作报告年年提及,三网融合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电信和广电的部门利益对垒,成为融合的最大障碍,以至于去年两会前的“大部制”预测中,三网融合能否成功被视作大工信、大文化管理体制能否确立的衡量标志之一。
  新华社的报道称,国外“三网融合”多年前就一路畅通,在国内却一直推不动,最根本的障碍在于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具体表现在对“三网融合”主导权的争夺。2007年11月,手机电视标准的国家测评成为焦点,广电部门在最后关头的退出更令舆论一片哗然。《财经》杂志前主编胡舒立在评论中称,乱象的实质症结,是公共权力部门化、垄断化。评论更是直言:各主管部门凭借手中的“政策资源”划分领地,以邻为壑,而涉及跨部门项目时,便争夺不已;即便达成妥协,也不过是在各部门间关门瓜分。事实上,三网融合在长时期内一直被视作电信与广电的利益角力,即使是此次国务院强势介入,舆论在为“破冰”叫好的同时也担心利益对垒局面仍将成为阻碍。从两大部门代言人的诸多表述来看,利益平衡点是基本出发点,但是这个出发点的确立并不轻松。
  纠缠在利益对垒中,或许会忽视掉融合的是“三网”,那个属于公共利益的互联网成为被自然淡忘的主角。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表示,“网络融合意味着什么?网络融合不意味着生产关系的调整,网络融合主要是生产力的突破。融合的最终目标,主要不是改善电信网和广播网的生产关系,而是极大提升互联网的生产能力。”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融合。三网融合的精髓是在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承载所有广播电视和信息通信业务,目的是合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异质竞争共享信息资源,为老百姓提供高而不贵、日益丰富应用服务。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在博客中写道,如果大家都热衷抢基础结构建设的蛋糕,忽略信息共享这个的根本,很可能利益障目,不自觉地沦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有对损害公共利益的担心,有对延误行业前途的忧虑,对于政策“破冰”的“三网融合”而言,难以消除的部门利益依旧是阻路冰山。
  相关稿件
· 三网融合 新媒体将再掀吸金狂潮 2010-01-15
· 三网融合利好整条产业链 2010-01-14
· 三网融合能否推动大部制改革? 2010-01-14
·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010-01-14
· 监管从紧难改三网融合趋势 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