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300米牧区首次实现人工种草
西藏畜牧业有望终结“越牧越穷、越穷越牧”局面
    2009-01-13    本报记者:颜园园 林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以前大片大片的草场都被牛羊啃光了,风沙特别大。现在种了草,牛羊在家就能吃饱,草场又绿起来了。”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农牧综合示范基地”——噶尔新村村民米玛说。
  经过近3年的努力,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首次在海拔4300多米的昆莎乡成功种植1200多亩紫花苜蓿,打破了阿里在海拔4000米以上不能人工种植优质牧草的历史。
  专家认为,通过人工种草,可实现牲畜养殖由“放养”变为“圈养”,推动西藏“农(区)草牧(区)调、南草北运”格局的形成,通过打通农业和牧业两大产业,实现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越牧越穷、越穷越牧”的恶性循环有望终结

  噶尔县平均海拔4500多米,草场类型多为高寒草场,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天然草场生态系统脆弱,发展牧业生产“先天不足”。但这里又以牧业为主,牧业收入占农牧民收入的80%,由于过度依赖草场,出现严重“超载过牧”,当地现有草场正以每年6.5%的速度退化。
  噶尔县县委书记温江城调查发现,噶尔县可利用的草场面积1200多万亩,目前实际牲畜存栏量已达到40万(头、只),理论载畜量为65亩草场一只绵羊单位,但现在已达到平均30亩草场一只绵羊单位,严重“超载过牧”。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畜牧业发展非常困难,噶尔县部分群众正陷入“越牧越穷、越穷越牧”的恶性循环中。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杜杰介绍说,西藏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场近12.4亿亩,占西藏总土地面积的68.9%。但西藏牛羊肉产量连本地都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天然草场饲草总量严重不足,完全依赖天然草场、靠天吃饭的传统畜牧业之路已走向尽头。
  针对这一问题,噶尔县提出“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畜牧业发展新思路。2005年,温江城争取到陕西援藏资金,在昆莎乡启动了“农牧综合示范基地”项目,种植的10亩地膜紫花苜蓿首获成功。经过推广,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亩。
  温江城说,紫花苜蓿在当地年亩产达到1800公斤,种植一亩紫花苜蓿相当于阿里地区100亩天然草场产草量,种植1200亩紫花苜蓿相当于节约12万亩天然草场。

  噶尔县人工种草刷新“三本账”

  噶尔县“农牧综合示范基地”位于昆莎乡噶尔新村。噶尔新村支部书记顿珠说,目前试验示范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
  温江城介绍,噶尔县人工种草为当地刷新了“三本账”,即:抗灾保畜账、农民增收账、生态保护账。
  “抗灾保畜账”:人工种草可以将优质牧草晒干存储起来储备利用,用于抗灾保畜,打牢了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介绍,噶尔县农牧业生产受天灾影响严重。通过人工种草,基地共产鲜草近300万斤,为全县抗灾保畜提供了保障。2008年日土县发生雪灾后,地委行署从基地组织调运近20吨干草用于噶尔县抗灾保畜,减少牲畜死亡2万只以上。
  “农牧民增收账”:有了充足的饲草,促进了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方面使牧民从畜牧业中获得更多收入,另一方面更多牧民可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
  顿珠说,充足的牧草为奶牛养殖、绵羊短期育肥、山羊改良打开了空间,催生新的产业项目。
  此外,基地从内地引进了10只陕北白绒山羊,产绒量为土种羊的5至10倍。现已改良300多只羊,如果村里1万多只绒山羊全部改良,可增加收入1600万元,人均可增收3200多元。同时,村里还在探索地膜青稞、蔬菜、苗木种植等经济作物的推广工作,以增加百姓增收渠道。
  “生态保护账”: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温江城说,大面积推广优质牧草,不但绿化环境,减缓沙化,还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噶尔县计划在5年内使草种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人均2亩。
  据介绍,阿里地区境内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被高山峡谷、荒滩沙土所覆盖,可利用天然草场仅为2.8亿亩。借鉴噶尔县的成功经验,阿里计划在全地区大力推广紫花苜蓿人工种植,如果7个县每县推广10万亩,相当于节约7000万亩天然草场,是全地区可利用天然草场的四分之一。

  大规模人工种草是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杜杰说,草畜矛盾、饲草不足等严重制约了西藏畜牧业的发展,传统生产方式也制约着畜牧业产出效率的提高。此外,西藏那曲、阿里、日喀则西部等主要牧区是我国草原畜牧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干旱、暴雪等自然灾害频繁。
  历史经验证明,被动抗灾,单纯依靠国家“以钱保畜”的路子并不完全成功。最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使西藏畜牧业逐步摆脱“冬瘦、春乏、高死亡”的旧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杜杰说,人工种草的经济效益是种植青稞的2倍多,农牧民通过种草每亩年收入不低于1600元。同时,在荒地种草或在原有植被稀疏的草地上进行补播,将增加植被覆盖率,通过养殖奶牛人均增收将不低于每年5000元。
  杜杰说,内地早已通过人工种草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肉食靠农区而不是牧区”的改变。通过人工种草,可实现牲畜养殖由“放养”变为“圈养”,推动西藏“农(区)草牧(区)调、南草北运”格局的形成,通过打通农业和牧业两大产业,实现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据悉,西藏计划于2008年至2010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人工饲草料和草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人工草地50万亩,在山南、日喀则地区和当雄县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规划项目建成后,年总产草量1.5亿公斤,折合可育肥81万只绵羊单位。牧草种子基地建成后,年产牧草种子80万公斤,基本满足区内人工草地牧草种子需求。

  相关稿件
· 西藏城郊畜牧业发展迅速[图] 2008-12-26
· 我国生猪生产快速恢复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8-07-17
· 西藏畜牧业发展迅速 2008-04-22
· 蒙古国:“荒漠化”考验畜牧业 2007-06-19
· 新西兰:创新促使畜牧业不断发展 200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