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倾力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题
打工仔摇身变成小老板
    2009-01-12    本报记者:孙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受全球金融危机、用工需求下降影响,苏北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对于“凤还巢”现象,苏北地区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建立服务体系等措施,化解农民工返乡困局。
  如今,东海、淮安、宿迁等地的返乡农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下,上项目、办企业,在苏北汇集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创业洪流,昔日的打工仔、打工妹,摇身变成了今日的小老板、企业家,蹚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推进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培训农民、扶持企业,成为化解民工返乡困局的“强力抓手”

  记者在东海白塔埠镇农民朱文波创办的陇海矿山机械制造厂看到,9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朱文波说,“我们公司订单饱满,生产经营正常,一直缺熟练技工,这些年人才都跑到南方去了,现在我新招了30多名熟练的技工。”
  东海县是江苏省劳务大县,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2009年12月1日,东海县举行了春节前第一场返乡农民工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2100余个岗位。进场应聘的6000多人中,当天就有1263名返乡农民工达成了用工意向。来招工的22家企业中,有9家是返乡农民自己创办的企业。
  东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吕津告诉记者,东海县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实施政策扶持、建立服务体系等措施,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全县已形成了以技工学校等县内大型培训机构为龙头、各乡镇农民技能培训中心为骨干、村农民学校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农民培训网络。
  像东海一样,在苏北各地,培训农民、扶持企业,正成为当下政府化解农民工返乡困局的“强力抓手”。
  2009年10月中旬开始,淮安根据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适合岗位要求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相继举办了电子、电动缝纫等技能提升班4期,培训、安置返乡农民工1.1万人,其中向本地园区企业转移0.8万人,向服务业转移0.1万人,向高效农业转移0.2万人。
  在宿迁,劳动部门也在去年9月底出台了《关于落实面向基层服务企业十项措施的意见》,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制度,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免费服务,强化企业职工的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组织职工培训的政府给予培训补贴。
  政府的积极政策已取得明显效果。去年10月25日,在泗洪投资10亿元的波司登公司正式投产,首期招聘的3000名工人走上岗位,当地劳动力在家门口顺利实现就业。

  “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外出开眼界,回乡创家业。”外出打工不仅让农民富起来,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盱眙县旧铺镇新铺村农民刘其华,在外打工学得一手铝合金加工手艺返乡后,在家门口办起了铝合金加工门市,每月收入3000余元,比在外打工多上一成。像刘其华这样返乡办企业开店的全县有1570人。
  一直在深圳打工的江刘返回老家淮安,在楚州区钦工镇搞起了鸡棚养鸡。钦工镇分管工业的镇人大主席朱洪早说,镇上现有大小企业近40家,90%是在外打工回来的人办的。2009年前10个月,镇里就新上了10多家养鸡场,全是像江刘这样的返乡青壮年办起来的。
  钦工镇劳动保障站站长陈柱生表示,无论是回来上班还是办企业,镇政府都有承诺,回来上班的,保证每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办企业的,政府包办“跑腿活”。
  东海县劳动保障局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民返乡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规定,让返乡农民创办企业享受与外商“三年免税、五年减半”的同等政策待遇,积极引导、政策扶持使东海由“打工经济”开始向“创业经济”转变。
  东海县驼峰乡早塘村农民沈玉贵、赵丽夫妻早年分别在外打工。2007年7月,他们联合黄川镇4家草莓种植、销售大户,流转承包了早塘村200亩土地,组建起了驼峰乡四季通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吸引村里20多户农民发展草莓种植,并计划扩大基地规模。
  东海县委书记郑平说,到2009年上半年,东海县返乡创业农民2万多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3万多个,培育出独具东海特色的硅资源、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四大优势板块,年创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0%。

  “凤还巢”开始构筑苏北新优势

  如今,打工学到管理经验、掌握生产技术、积累创业资金的返乡农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下,上项目、办企业,在苏北汇集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创业洪流,成为带动全民创业、农民致富和思想解放的重要群体,昔日的打工仔、打工妹,摇身变成了今日的小老板、企业家,蹚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推进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这些农民返乡创业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介入当地优势产业。如东海境内拥有丰富的硅资源储备和全国最大的水晶专业市场,吸引了创业农民的目光。桃林镇打工农民吴建彬返乡后创办了晶宝融熔石英厂,吸纳近300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1200余元,帮助150多户家庭走上致富之路。二是投身农业、投资农业。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农业的投资价值日益显现,吸引了人才、资金向农村回流,东海县山左口乡现有返乡人员226人,其中从事养殖的多达184人。
  连云港市研究室王天明认为,当前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弱,农民增收奔小康压力仍然较大,但东海等地的经验表明,实现县域经济的洼地崛起,必须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放手让农民真正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和核心,及早谋划、积极引导、化“危”为“机”,努力开创“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新局面,构筑县域经济新优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