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玩具市场需求萎缩,我国玩具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新华社发 |
订单下降、规模萎缩、企业倒闭、信用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中国玩具业正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冷的冬天。 如果说,东莞大型玩具企业合俊集团突然倒闭有着特殊性的话,那么“世界玩具之都”东莞众多玩具企业正经历的困境却真实地反映着全球金融危机等利空因素叠加效应对国内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面临严峻考验
记者走访东莞市玩具企业了解到,全球金融危机已对中国玩具业造成多方面的冲击。 东莞玩具行业95%以上是出口企业,主要出口市场在欧美和日韩。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使欧美市场需求量大大萎缩,并已有波及日韩市场迹象。 据东莞市盛高玩具厂总经理江时清介绍,往年玩具行业的旺季从6月一直延续到10月,但2008年淡季提前到8月份就开始了。圣诞订单比往年减少了1/3至1/2,仅圣诞树的下单量就减少了三成多,预计2009年玩具订单仍会急剧下降。 “2008年初开始,东莞玩具行业的美国订单普遍开始减少,到9月时,整个玩具行业的订单数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产品平均价格下跌8%。如果日本和韩国再挺不住,那东莞的玩具业这个冬天真的很难熬。”东莞玩具界最知名的企业之一——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梁麟说。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胜达玩具厂董事长周志明告诉记者:“从2007年以来,企业已在吃力地消化调整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带来的经营压力,没想到2008年又来了全球金融风暴,我们真的感到有点招架不住了。” 走进周志明的厂房,已让人明显感到萧条。三层的办公楼因为产量萎缩不得把其中一层出租经营,由于订单不足,工厂只留下100多名工人。“可2007年厂里还有600多员工呢!”周志明说,“2007年年初,600-1000人左右的工厂在东莞玩具行业中只算得上是‘中小型’,现在200多人的工厂就可算是‘中型’了。” 多重利空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已使东莞的许多玩具企业陷入困境。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出口玩具4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6.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08年1月至9月,广东有玩具出口实绩的企业2191家,只有2007年的六成。
现代产业关联度极高,一个龙头企业背后,有数十甚至数百家配套企业。前段时间,东莞大型玩具厂合俊集团的倒闭为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敲响了警钟。(香港合俊集团,玩具行业OEM知名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10月旗下广东两家工厂倒闭,成为中国实体企业倒闭第一案例。) 周志明做玩具的加工分包业务,2004年曾因上游订单发包商欠资倒闭逃匿,遭受240万元损失,亲眼目睹了因这家企业倒闭而造成13个家庭家破人亡。合俊集团的倒闭不仅导致7000多工人失业,还使至少200多位供应商两亿元的货款化为泡影。 更让东莞这个“世界玩具之都”想不到的是,部分企业恶意倒闭产生的不良连锁反应不仅在产业链上出现成倍的放大效应,而且还带来各市场主体间的极度不信任。 梁麟说,“我们在东莞的港资玩具企业大多向香港银行借贷,但合俊事件后,香港银行将玩具行业视为‘高危行业’,惜贷严管,催交还款。估计已有五六十家企业因合俊事件的牵连在银行信贷上被‘卡脖子’。“
阴霾中不乏生机
“世界玩具之都”正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记者巡访东莞同时发现,中国玩具业在困境中也正凸显出许多暖人的亮色,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生机同在。 合俊集团的失业员工张伟在玩具行业已干了九年,对于重新找一份工作他一点也不担心。“虽然国外市场需求减少,但业内订单有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这些大企业将变得更加强大,产业将加速集聚,产业基础将不断夯实,而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将被淘汰掉,这也是一次良性的行业洗牌。” 这种迹象已有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7家,比2007年同期多出七家,合计出口29亿美元,增长15.6%,占同期广东玩具出口总值的64.9%。也就是说,2008年以来广东玩具出口中超过六成是由上述77家公司出口的。而中小型玩具企业出口大幅下降,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有1087家,这上千家企业的出口额合计仅为两亿美元。 除订单相对集中,产业加速集聚等生机外,产业链较完备,应急经验丰富也成为中国玩具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法宝。 东莞市玩具协会秘书长陈祥佑仍然感到有信心的是,“东莞玩具业根基较深厚”。“尽管一些企业会出现倒闭外迁的情况,但仍然改变不了东莞‘世界玩具之都’的地位,一是因为玩具业需要的配套产业繁多,东莞多年来形成的完善产业链能把玩具业的‘根’留住,另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玩具业经历了召回事件、出口退税冲击、各种贸易壁垒考验,企业面对市场风云变幻,应急经验丰富、自救能力增强。” 另有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虽然对占玩具出口总量六成多的欧美市场出口下降,但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增幅最大的达九成以上。
积极突围越冬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笼罩下,中国玩具业要保住在世界玩具产业链中的地位,应主动寻找对策,积极突围。 业内人士指出,首先应克服悲观情绪,充分用好政策。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信心不足成了玩具界普遍存在的障碍,企业没有信心比企业经历困境更可怕。因而,企业首先应克服悲观情绪。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相继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企业应充分理解、利用、受惠于相关政策。政府的积极救市给玩具行业回暖带来了诸多利好效应。一方面,从2008年11月1日起,国家将玩具出口退税率由11%再次上调为14%。另一方面,东莞地方政府已投入10亿元财政资金作为“东莞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当地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投入10亿元为包括玩具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另外还投入10亿元扶持高科技企业。 记者调查了解到,许多玩具企业也在积极自救,这些企业大多采取收缩战线的“瘦身战略”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他们一方面裁掉冗员,关停部分机器,注重节省水电、办公开支,缩减外围投资,在提高资产优质化上下功夫,静待“春天”到来;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商会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希望减免各种税费,争取各种临时政策和资金帮扶,休养生息。陈祥佑说:“企业瘦身过冬反易成为企业提升内功的绝佳时机。” 而创建自主品牌,挖掘内销市场,则是中国玩具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代工企业多,投资研发自主产品的企业少;产品以附加值低的普通塑料和填充玩具居多,高附加值的玩具少,这些都是“世界玩具之都”产业结构中的重大缺陷。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潜心制造高附加值玩具、在内销市场享有盛名的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他们在这个冬天就尝到了甜头。 东莞哈一代总经理肖森林就是这个冬天里感觉最温暖的一人。因为较早意识到代工生产的被动性,他从2006年就开始倾囊而出创立自主品牌、走内销市场的道路。“玩具业行业整体面临的困境对我们的影响较小,一方面,由于经营自主品牌,我们掌握定价权,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等不利条件下,我们做自主品牌的产品比作代工利润可以多获得三到五倍;另一方面,我们外销只占三成,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小,同时因介入内销市场较早,对内销市场运作较为熟悉,在内需市场上我们抢了先机。”肖森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