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参企业的突围之惑
    2007-09-28    本报记者:马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参产业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经历了由短缺到过剩、由高价销售到低价贱卖的曲折发展过程。来自一些人参加工和销售企业及公司的信息表明,与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相比,长白山人参仍处于劣势,走出国门、迈向高端市场,依然困难重重。

一位参企负责人的困惑

  “20年前,我的企业还只是一个小加工作坊,那时,人参只能当中药材卖。20年后,我的公司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可人参依然还只能当中药材卖,这是我的企业上层次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见到吉林省新三宝参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贵丽,这位从小吃人参长大的女企业家就直奔主题。最近几年,徐贵丽一直在为人参能够加入保健品序列,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努力着,但显然收效甚微。
  在有“中国人参之乡”美誉的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面临和徐贵丽一样困惑的企业不少,由于无法将人参制作成更上档次保健食品,这些企业的人参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经过简单的加工和包装后销售。
  统计数字显示,吉林省山参的产量、人工栽培、人参面积、单产、总产均居世界首位,其中人工栽培人参占全国产量的80%,占世界产量的70%。目前,人参生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白山、通化、延边等三个市(州)的抚松、长白、靖宇、集安、通化、安图、汪清、敦化等八个市(县),主要加工的产品有红参、生晒参、大力参、精制参、保鲜参和人参精、人参茶、人参蜜片、人参口服液等,最近还开发出了以人参单体皂甙RG3为主要成分的国家Ⅰ类抗癌新药“参一胶囊”,以及治疗糖尿病的原Ⅱ类新药“人参糖肽注射液”等多个产品。
  “都知道人参是个宝,但开发却始终难上层次,”徐贵丽告诉记者,围绕着人参的研发,这些年,她们没少想办法,但熟悉人参的人,科研能力弱;科研能力强的人,又担心搞研发的山参原料供应不足而影响到研究的最终结果,因此退缩。“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很多关于人参开发的想法迟迟得不到实现,有钱和原料都没处使。”谈到这些,徐贵丽感到非常无奈。
  万良镇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是中国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参贸易专业市场,这里年销售鲜参7500万斤,干品1700万斤,在销售旺季,每天参加交易的人员达到2.5万人次,市场年交易额达25亿元。目前,这里以人参为主的产品已有八大系列170个品种。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产品中山参、红参、白参、水参等大多是初加工产品,其中能称得上保健品的,多是西洋参切片和冲剂。与琳琅满目的韩国人参保健品相比,长白山的人参产品只能算是“初级阶段”。
  虽然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但多年来,人参企业经营零散、发展不规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是人参产业发展壮大的巨大障碍。“这些企业急需政府的引导、规范和壮大,”抚松县一位地方官员说,“研制开发人参产品的空间广阔,这一方面需要有识之士能够慧眼识珠,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实力的公司和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的魄力和投入,但同时更需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观念的转变。”

国内参企究竟差在哪

  在国产人参价格上涨缓慢,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今天,进口的高丽参却一枝独秀,不仅维持了超过国产人参10余倍的稳定价格,并且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对此,韩国最大人参生产企业——韩国人参公社的工作人员在中国开展的一次讲座中称,近年销售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企业目前最为关注的市场之一。
  据介绍,韩国人参公社在中国最主要的市场集中在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而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向来有食疗、进补的传统,对人参产品的认可度和理解程度高于其它地区,因此又是最重要的市场,销量占全国销量的50%以上。该企业负责人称,高丽参曾是老年人或病患人群才会吃的补品,近几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年轻消费者也逐渐接受食用高丽参,消费年龄层有日渐下降的趋势,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盲目生产及贸易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近年来,我国人参产业一直低迷。与韩国高丽参相比,我国人参的综合竞争力逐渐降低,差距逐渐加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人参产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但“散、乱、差”问题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原因是行政管理体制与行业管理脱节,行业内各环节之间也缺少联系,导致多头经营,资源严重流失,经营效益不高。吉林省在人参管理体制上曾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是始终没有真正脱离传统模式,人参种多少、谁来用、怎么用、价格谁定等等均不明确,造成无序的种植状态。
  目前,国内多数人参企业规模较小,分布分散,实力弱。没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导致同行业之间市场分割,各自为战,内耗严重,经营效益不高。同时由于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营销环节滞后,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内外市场表现突出的品牌。
  另外,与韩国人参种植相比,我国人参种植技术的基础研究也不到位。

人参企业蓄势突围

  近年来,为推动人参产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仅吉林省就多次专门下发文件,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人参产业。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吉林省人参产业要实现生产基地标准化,80%的人参要达到无公害标准,50%的人参生产要通过GAP认证,而产值超亿元的人参加工企业也要达到10户以上,推出25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
  吉林省参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认为,提出这一目标是有巨大背景支持的。一方面,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及软贷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人参的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为人参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此外,韩国人参管理体制的变化,为我国人参在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韩国高丽参一直雄霸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是我国参企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前,韩国在人参产业发展上,一直对外设立贸易壁垒,限制人参进口,对人参出口实行国家专卖,造成不平等竞争。目前,韩国取消了人参专卖管理,这种产业政策的变化,将打破旧的国际市场竞争格局,为我国人参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从科研和管理层面来看,吉林省人参产业也具有相对优势。
  近年来,中国人参企业在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同时,加大了自身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及自身作用的发挥。长白县整合全县的优质人参资源,组建了参隆集团,目前正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并且通过了国家人参GAP基地现场检查验收;吉林修正药业集团、吉林森工集团等大企业也开始介入人参产业,准备在人参种植与加工等方面进行投资,并组建大型参业发展集团。同时,一些外资也在不断地投资到吉林省人参产业中,长白县森经局与韩国客商合资的中韩济世保健品公司已投产;靖宇的通宝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已与韩国锦山郡的客商合作,在靖宇开展平地栽参;香港等客商在露水河林业局投资种植林下参等等。目前,吉林省已经基本形成园参、林下参和平地栽参“三足鼎立”的格局。
  此外,国内人参企业还以专家顾问组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和新药等重点产品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吉林省有各类人参加工企业340多家,但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加工能力有限,缺少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一批有影响的人参深加工企业脱颖而出,如延边特产实业公司、辉南宏久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不仅转化了大量的原料参,而且还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综合效益,带动了人参产业向前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