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粮食资源优势,吉林省粮食深加工业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吉林农民到粮食深加工企业售粮。(本报资料照片) |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国内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吉林省原粮外调量少了;‘人车争粮’,把大量玉米加工成了工业原料,会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等舆论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吉林省玉米真正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有四亿公斤左右,仅占吉林省玉米总产量的2%,绝大多数玉米仍然转化成了食品类。目前吉林省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如何利用玉米秸秆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由粮食为原料转为非粮作物成为燃料乙醇谋求发展的新路。
解决卖粮难和寻找替代能源燃料乙醇临危受命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多年以来,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商品率和玉米出口位居全国首位,而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卖粮难”、“增收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吉林省。 据吉林省农业专家孙立诚介绍,为寻找替代能源,消化部分陈化粮,中央财政投入数亿资金用于河南、安徽、吉林、黑龙江四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另外还给试点燃料乙醇企业以税收、补贴方面的优惠政策。2005年四家企业规划建设的102万吨燃料乙醇全部达产。由于财税政策的支持,又有高额利润的回报,以燃料乙醇为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翻番增长。“燃料乙醇试点项目推广以来,大部分陈化粮已消耗殆尽,大量的新粮也成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由此引发‘人车争粮’的争议。”孙立诚说。 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认为,吉林省发展燃料乙醇完全是解困之举,主要是用来缓解卖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困境。事实证明,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产业解决了吉林省粮食发展的难题,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展玉米生产的积极性。 截至200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586万辆
,而2006年,我国生产原油1.8亿吨,实际消费原油超过3.5亿吨,仅汽车一项,就消耗掉约85%的国产汽油和23%的国产柴油,寻找替代能源成为一项战略之举。用生物制能源代替石油已经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行之有效的方式,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燃料乙醇项目。2006年,中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60余万吨。正是由于燃料乙醇的大力发展,燃料乙醇已经由“解困”变成了“增忧”,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价格高、调出少吉林玉米工业起争议
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不少人把板子打在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身上,称吉林玉米工业发展过快,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这引发了吉林省发展玉米加工业的思考。 吉林省政府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72亿公斤,实际加工量为130亿公斤(含饲料加工)。根据目前粮食加工能力测算,去掉农民自用粮55亿公斤,实际还可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商品粮217亿公斤,其中去掉省内加工量,可向省外提供原粮87亿公斤。 “当然,伴随玉米产地消费量的增加,玉米外流量将有所下降。”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经理郑春风说。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最主要销出地区,现阶段每年销往关内的粮食达500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占一半左右。随着玉米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东北地区外流量不断减少。2005年东北地区粮食外运量为5500万吨,其中玉米2400万吨,约占44%;2006年东北地区粮食外运量为46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下降到3000万吨,净减少40%以上。 吉林省玉米加工主要产品有赖氨酸、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面条、玉米罐头、速冻玉米、饲料、食用酒精、燃料乙醇等300多个品种。2006年全省玉米产量193亿公斤,实际加工80亿公斤,占41%。其中57.5亿公斤用于加工食品、淀粉和饲料,22.5亿公斤用于加工酒精。吉林省惟一一家消化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吉林燃料乙醇,去年加工玉米117万吨(11.7亿公斤),只占玉米加工总量的14.6%,占玉米总产量的6%。在加工的117万吨玉米中,生产燃料乙醇37.7万吨,生产蛋白饲料30.7万吨,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其他副产物。 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把粮食或者说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归结到主产区的产业发展上是不确切的。吉林省的玉米真正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只有四亿公斤左右,仅占吉林省玉米总产量的2%,绝大多数玉米仍然转化成了食品类。吉林省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优化了产业结构,丰富了产品种类,在保证原粮调出的同时,大幅增加了肉蛋奶和其他一些食品的输出,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非粮”作物作原料燃料乙醇觅新路
全球石油价格上涨为燃料乙醇项目的发展带来巨大盈利空间,再加上粮食加工燃料乙醇及其上下游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外资本都把眼光盯在了“粮食能源化”上,中国传统的粮食市场迎来了技术、资本的巨大挑战。但我国有关部门发展替代能源一直在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提出了以非粮作物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的思路。 吉林省今年开工建设的一家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项目,是目前我国惟一一家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乙醇)的高技术项目,拥有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秸秆燃料乙醇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转化玉米秸秆23万吨,可生产秸秆燃料乙醇三万吨、秸秆饲料六万吨。另外,继去年50万吨燃料乙醇扩建项目达产后,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原料多样化研究,积极探索走“非粮”路线。目前,公司3000吨/年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工业化试验研究项目的某些关键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年内有望投产。以玉米深加工为龙头项目、以燃料酒精(乙醇)为主要产品的吉安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也在尝试以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酒精。 吉林省相关农业专家介绍说,秸秆燃料乙醇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21世纪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吉林省秸秆原料丰富,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据测算,吉林省仅玉米秸秆年产量就有2700万吨左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显现,秸秆燃料乙醇必将在全省形成新的产业,使吉林省玉米等粮食秸秆从此变废为宝,成为重要的能源资源。 未来国内生物质能产业化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原料、价格和政策三个方面,其中原料来源始终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首要课题。燃料乙醇的原料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