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增长靠什么?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努力寻找经济复苏以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新能源产业获得了相当多的呼声。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都已经或正在出台大规模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有望择期出台,截至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不管是国际资本,还是国内企业,都瞄准了新能源产业这一“巨型蛋糕”。
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共识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不惜投入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5%。
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最新计划,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同时,德国也表示将来新能源领域就业人数要超过汽车领域就业人数。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发展新能源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经济摆脱危机困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能源供给安全,提高自身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
澳大利亚公布的新能源立法草案显示,到2020年该国新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将升至20%。韩国将在2030年之前投资1030亿美元用于开发新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目前的2.4%提高到11%。印度政府也通过了新的能源安全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倡导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分析人士指出,各国政府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都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并将新能源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考虑之中。这种战略层面的重视,必将促使新能源产业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将成为新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重要“战场”。而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必然要参与这一轮新能源产业的竞争。
中国新能源产业前景诱人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表示,在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意义尤其重大。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上投入巨大,将涉及大量的硬件设备更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刺激经济。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新能源产业因此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就中国而言,由于中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前景十分诱人。
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把新能源放在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按照规划,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其中,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新能源振兴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约8000万千瓦,比原有规划扩大一倍。
依此对照,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以风电市场为例。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6%。不过,整体来看,现在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占国内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据测算,假如我国在2020年达到欧洲五成的装机占比,届时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900万千瓦,带来的风电市场总需求将超过1800亿美元。
再来看太阳能发电。200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59.5亿千瓦,比2007年增长了110%,其中新增量的近九成被欧美国家占有。而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发电总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而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表示,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在2010年达到30万千瓦,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据此,有业内机构乐观地预计,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效率的不断提高、政府补贴的到位,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迎来长期、爆发式的增长。
联合证券资深分析师王爽认为,我国政府从财政或价格政策上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推动这一产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发展,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这些机会不仅在单个行业本身,更多的是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而技术创新将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
警惕新能源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井喷”的势头。但是,这种“繁荣”之下也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
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但问题在于,拿什么来支撑这一美好前景呢?现在好多地方都在大上新能源项目,其理由无非是资源丰富,但光有资源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当地的市场、价格以及成本。”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在太阳能领域,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内需市场并未实质性启动,体现不出规模效应。在全国百万千瓦级别的电池产能中,只有约10万千瓦的电池产品用于国内装机,其余都用于向德、美、日等太阳能发达国家出口,实际上消耗了巨大的能源。
专家透露,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主要存在三大隐忧:技术、成本、安全。这一方面是由于标准缺失,行业门槛低;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在治理、监管、补贴扶持、市场管理、消费接入等方面的配套不完善,不少项目表面是新能源的创造与推动,实则是二次污染、浪费,环保代价、资源代价及市场代价非常严重。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量小,即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另一个是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新能源企业投入多,但赚钱难。因此,国家在政策上要适当倾斜,要么把电价提高,要么给予补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林伯强说。
针对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瓶颈,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建议,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完善政策体系,改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逐步建立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研发投入机制;注重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