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旱涝保收”窘境 基金主动清盘模式破题
2013-08-01   作者:郑洞宇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国内首只引入触发式自动清盘机制的基金——融通通泽一年目标触发式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简称融通通泽)8月1日正式发行。该基金在国内首度引入目标触发式清盘机制,当产品收益到达目标后将进行自动清盘。目前基金业对公募产品,尤其是“小危”基金是否应该进行主动清盘的问题高度关注,而首只自动清盘基金的面世,也为公募产品主动清盘突破了清算上的障碍。
  此外,融通基金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目标触发式清盘产品,改变基民投资退出的流程,以目标收益定位产品存在的意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审核通道制取消后,未来基金可以大量发行,自动清盘产品“破题”对目前传统公募产品如何存续带来了思考。毕竟基金产品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为投资者赚钱。过去公募基金长期存续以收取管理费为生,却不能为基民投资退出做出指引,并存在基民赎回与基金利益之间的冲突。融通基金迈出的目标收益的模式,对行业解决这种长期存在的矛盾是一种重要的探索。

  主动选择“我要清盘”

  目前不少基金公司担心“小危”基金被迫清盘的风险,融通通泽基金主动选择了“我要清盘”。该基金设置了到点或者到期自动清盘机制:到点机制指基金运作一年内,累计份额净值触发“累计净值连续3个工作日不低于1.10元”的提前到期条件,基金将进行提前清盘;到期机制则是基金封闭运作一年,到期清盘。
  据了解,目标触发式基金在泰国发行火爆,深受投资者青睐。2012年,泰国全年发行73只此类产品。从泰国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这类产品触发时间短,快速锁定收益。以泰国MFC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目标回报基金为例,大部分基金在6个月至12个月就达到目标自动清盘,清盘时的收益率为7%至11%。泰国目标回报基金最快的纪录是成立28天即达到目标收益。
  对于融通通泽基金的自动清盘机制,有业内人士担心倘若产品在进行清盘时面临市场下跌以及股票卖出的冲击成本,会导致产品最终净值减少。分析人士表示,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投资策略有效解决,比如当净值达到1.08元时,基金就可以考虑先行变现股票资产,到1.09元时基本将股票资产变现,再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实现净值达到提前触发条件。这种触发投资目标即清盘的模式,有助于基金公司寻找理念一致的投资者,同时也可以防止基金业绩不佳却长期收取管理费,解决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冲突的问题。

  清盘仅存理念障碍

  基金公司运营要赔钱、基民深套其中的“迷你”基金,是目前基金业高度关注的问题。有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就表示,行业是希望对“迷你”基金进行清盘的,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清盘机制对这些产品进行处理,对基金公司与持有人而言都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影响基金做主动清盘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托管行清算系统的支持,二是投资者对主动清盘态度,三是基金对品牌的维护。从这次融通通泽发行来看,托管行清算系统的支持已经到位。如此看来,在自动清盘基金“破题”后,公募产品的主动清盘仅存理念障碍。
  据了解,2012年12月,证监会有关人士在新闻通气会上也表示,鼓励基金公司根据基金产品特点,在基金合同中建立基金自动清盘或者合并机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监管层对自动清盘产品的认可。融通基金总经理助理、首席产品官刘业伟表示,融通目标触发式基金的成功推出,首先要归功于证监会为基金行业产品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在基金审核通道制取消、政策管制逐步放松的大背景下,基金产品投资策略、存续模式、管理费设计等公募基金的关键产品要素出现了重新定义的历史性机遇。
  融通基金计划打造的一系列具备自动清盘机制的目标收益产品,似乎能够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业内人士表示,特别在基金审核通道制取消、政策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基金产品存续模式需重新定义。由于基金公司现在可以更快、更多地发行产品,而渠道的档期与资金供应是有限的,只有能够赚钱的产品才有竞争力。过去基金通过发行产品、收取管理费而较少关注持有人到底赚没赚到钱的模式在未来难以持久,基金的主动清盘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创业板领跌 基金市值4天蒸发32亿 2013-07-31
· 艺术基金被迫回归小众理财 2013-07-31
· 基金营销需挤掉水分 2013-07-31
· BP漏油事故基金即将耗尽 2013-07-31
·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可采用共同基金方式 2013-07-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