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行助推新型城镇化提速升级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013-03-08   作者:熊小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被视为中国新一轮发展最大红利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两个基本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行四川省分行近年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一方面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输血”,缓解“造城”资金难题;另一方面,通过扶持支撑产业促经济、增就业、拉消费,为新型城镇“造血”。在银行资本的推动下,一座座城镇不仅有设施现代的“面子”,更有产业支撑的“里子”,有力助推了四川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

  推进产城一体化 围绕“新”字做文章

  走进四川崇州市街子古镇,山水环抱的古代建筑,游人如织的石板街道,热闹繁华的市坊店铺,如同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经历汶川大地震之后,这座千年小镇,在四川农行2亿元资金扶持下成功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坐拥资源却罕有人知的“古镇”,蜕变为年接待游客380万人的“名镇”。
  将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打造相结合,这是四川农行金融扶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川农行按照基础设施和产业打造并举、“输血”和“造血”并重的原则,将资金投放的重点锁定在对农民吸纳能力较强的城乡结合部、重点县城、重点小城镇,大力支持大型社区和供水供电、城市路网等城镇配套,打造功能完善、管理科学、配套先进的新型城镇。同时,重点支持地方旅游、水电、矿产等特色资源就地开发,并扶持各类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企业发展,从而培育城镇经济支柱,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大家都没想到社区能变得这么漂亮。”街子镇双河社区8组的居民张万旭说,“以前主要靠种田、打临时工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我家的房子流转出去,租金每年就是6万多元,自己一家人经营农家乐,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担任了15年双河社区支部书记的吴波说,以前街子镇是一个偏远贫穷的山区乡镇,新型古镇不仅让社区的面貌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村民身份也从农民、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历史性地嬗变为酒店老板、旅游产业从业者等,就业、消费等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市民化。“社区村民目前基本实现了全就业,人均净收入也从2009年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0000多元。”吴波说。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三化’互动发展,城镇有产业带动,产业有城镇支撑,才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没有产业化,何来城镇化?”四川农行行长张军洲说,“我们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产城一体化推进上,围绕新型城镇化这个‘新’字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能致富。”
  目前,四川农行对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呈现出产城互动、重点鲜明、全面突破的积极态势,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2年末,四川农行重点扶持了1个国家级、3个省级、20个市级统筹城乡建设试验区,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12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小城镇,城镇化贷款余额达205亿元。近三年向“三农”和县域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过1000亿元,重点支持了62个产业园区建设,聚集吸纳1200户骨干企业,辐射带动100万余人进城经商务工、居住就业。

  创新产品和机制 打造集约高效的服务模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讲究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有特色的城镇体系,而不是千城一面地复制。金融服务的理念也必须与之契合,进行差异化服务,打造个性化服务模式。”张军洲说,“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地创新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探索金融服务的有效模式。”
  为了对接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需求,四川农行实施了“一县域一特色、一行一路径、一企一对策”的服务策略,与地方党政、政府融资平台、产业园区、村级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参与主体合作,成功探索出“银政合作主导型”“园区带动型”“特色资源开发带动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带动型”四大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四川农行创新运用农村集体产权质押贷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等信贷产品,向政府和现代农业投资公司提供金融支持,对已纳入城镇规划区域的农民进行拆迁和集中安置,并将农民原有宅基地复垦,作为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出让。在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下,“柳河苑”“龙王渡”两个农民新型社区全面竣工交付,安置农户2648户,节余建设用地指标1000余亩。
  73岁的龙王渡村民徐国华说:“以前是城里人住小区,咱们住平房。现在咱们也跟城里人一样住上小区了,小区里面配套的设施都很齐全,还有专门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地方。”柳河苑居民刘志伟说:“新型社区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商机,在农行5万元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下,我在小区外开了家小超市,生意还不错,已经告别了种地为生的生活方式。”
  以村级资产管理公司为载体、以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为抵押和还贷来源,“村民、银行、政府”三方参与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带动型”金融服务模式,四川农行在全省进行了推广“复制”,投放贷款63亿元,完成了近2万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耕农田6000多亩,建设农民新居150多万平方米,安置农户约5万人。

  发挥城乡联动优势 对新型城镇建设在信贷规模上“不封顶”

  截至2012年末,通过实施“银政合作主导型”模式,四川农行向四川21个地市州提供授信额度1000亿元,发放贷款超过600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缺口。同时,“特色资源带动型”模式运用小水电贷款、农家乐贷款等金融产品,向旅游、水电、矿产等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支持贷款206亿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镇、工业镇、商贸镇。此外,利用信贷+租赁+票据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园区带动型”模式扶持了12家省级以上的重点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支持了超过400家企业入驻发展产业,带动50万个农民工就业。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社会资本不愿去,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由于信贷资金有限,银行既要加大对城镇化的投入,又要将有限的信贷资源进行集约化利用,产生最大的扶持效应。”张军洲说,“创新推行这些金融服务模式,既可以集约高效地利用资金,又可以发挥园区、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开发等产业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的规模效应”。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潜力还很巨大。”张军洲说,“我们将发挥农行城乡联动的优势,对新型城镇建设在信贷规模上‘上不封顶’,继续加强政策倾斜,优先配置资源,进行金融产品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为推进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输血供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四川农行多措并举为实体经济“强筋壮骨” 2012-03-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