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客户重视基金是否能够分红
|
落袋为安兼顾避税需求
|
|
2012-10-22 作者:程俊琳 来源:证券时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如果不能分红,我们就不打算买你们公司的公募基金了”。一位机构客户在与基金公司沟通时明确表示。机构对公募基金的分红需求正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分红已经成为机构是否申购的指标。 “现在机构客户对基金未来是否能够分红非常关注。”沪上一位债券基金经理透露。按照契约,基金在有可分配收益时可进行分红,但分红与否则与基金公司的决策相关。“现在机构客户认为,如果基金不能及时兑付收益,则会谨慎考虑申购产品。”他如是表示。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证实,近期基金经理与机构客户沟通时,对方将约定分红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有机构客户甚至明确提出,不会购买不会分红的基金,“这或许与机构自身投资考核直接相关,临近年末,提出分红兑付需求的机构客户或许会增加。”该公司人士表示。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虽然今年股票基金表现不佳,但债券基金依旧实现了可分配收益。“为了留住机构客户,很多债券基金一有收益就会进行兑付,新基金甚至强化高频分红概念。”前述基金经理表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41次基金分红(A、B份额分开计算),累计实现118.4亿元红利分配。根据目前公告,仅10月18日至10月26期间,就有13只基金发布分红预告。 “从机构客户考核角度也可以理解这种需求。市场不好,如果浮盈不能及时兑现,到考核的时候就难有业绩,机构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兑付收益的基金。而在2007年这样的牛市,机构客户就不会如此重视分红问题。”前述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一位基金公司监察稽核人员则表示,机构选择分红收益更多出于企业避税的要求。相关条例规定,对企业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分红收入就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就意味着赎回取得的收入要被计税,而分红实现的投资收益则可以免税,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很好的避税功能。”他如是解释。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