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酒和酒庄:中国的波尔多迷思
2012-05-22   作者:  来源:经济观察报
 
【字号

    无论是外行人还是内行人,都能从波尔多2011年份期酒市场的热闹劲儿里闻到一丝不确定的意味。
  所谓期酒,简单地讲,它是指葡萄酒的早期购买,即葡萄酒在装瓶之前便开始销售。通常情况下,顾客需要在葡萄酒到手前的一至两年先行付款。期酒是法国的一个新酒制度,二战以后,法国经济遭受重创,很多酒庄的财务出现了问题,这时葡萄酒联盟协会想了一个办法,提前把潜质好的酒卖出去,收回的钱给工人发工资、买设备,继续下一年的准备工作。这个制度不仅解决了酒庄的资金难题,而且让投资者获利丰厚,正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双赢局面,使期酒买卖得以延续至今。

  期酒的新动态

  每年波尔多期酒买卖的序幕都始于在4月初举行的桶边试酒(Barrel tasting),因为期酒都是没有完成酿造的酒,品酒时是从还在陈酿的橡木桶里取出,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桶边试酒”——酒庄需要收集足够的媒体信息以及知名酒评人的评价,从而为期酒的定价寻找依托。
  让波尔多的酒庄和酒商大松一口气,尽管之前一直唱衰2011年份,但酒界指标罗伯特·帕克在最后关头还是颇给波尔多面子,除了出席品酒会,还在官网的公告栏里表示,波尔多2011年份“成熟、颜色深、香气浓郁,总体来说好于预期”。
  但安慰的话也左右不了他的打分。波尔多左岸五个一级酒庄,分数分别是拉菲90-93、拉图93-95、木桐93-96、玛歌 94-96+以及奥比昂92-95。在传奇年份2009年,帕克的评分体系里,波尔多一共18款酒得到了98-100分近乎完美的分数。
  或许是去年气候不佳,葡萄提前采摘时,拉菲就嗅到了来年的萧条氛围,他们罕见地提前发布期酒价格,而且自降身价——拉菲庄给批发商的价格为420欧元/瓶,与2010年的600欧元/瓶相比,下降了30%。同时,他们也以行业领头羊的姿态,呼吁波尔多的各大酒庄“拿出真诚的态度,合理下调价格”。
  法国葡萄酒网的刘艺认为,这个不太出彩的年份,或许是将高昂定价拉回理性水平的一次契机,“不过,下调30%之后,拉菲依然是个过高的价格,对于一个充满了泡沫的平淡年份来说,下行50%都不过分。”在此之前,由于经济危机对波尔多的打击,加之新兴市场的介入,波尔多的期酒经历了一波失控生长。以拉图为例,期酒的批发市场价从2009年的每瓶600欧元上涨到2010年份的每瓶780欧元,要知道,在2008年,它的定价仅仅是110欧元。
  有媒体将降价原因归结为中国市场的观望态度,但期酒价格的回归,恰恰是由于透明成熟市场的“自省”。在知名葡萄酒评论家吴书仙看来,降价是必然的,“前两年期酒最热的时候,美国就有酒商撂下狠话,如果继续这么高的定价,他们就会放弃波尔多的市场。”她说,“波尔多对接供应全球市场,如果只做中国人生意,势必会得罪别的国家的客户。”
  这一点刘艺表示赞同,降价能让欧洲人和其他人在被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超越之后重返波尔多。投机客拉高的价格会吓退那些懂酒的行家,酒庄意识到,如果挣了这笔疯狂的钱,高潮退去缺乏忠诚度的客户被洗牌,行家们已经找到替代品,那么,他们失去的会是整个市场。
  今年5月,拉图高调宣布,将从明年起退出波尔多期酒买卖。理由是,拉图是需要陈年的酒,有的年份甚至需要在10到15年之后才最适饮,但新兴市场的饮用者,尤其是亚洲的客户,在葡萄酒未成熟时就把它们都喝掉,实在是一件太可惜的事,因此酒庄之后只会销售装瓶后适饮的现酒。
  实际上,在波尔多五大列级酒庄中,拉图向来对期酒不太感冒,甚至抵触。2007年波尔多葡萄酒公司就曾因为拉图突然性的期酒配给中断将其告上法庭,最终拉图被波尔多法庭判处39620欧元罚金。
  作为业内人士,刘艺去拉图实地探访过,“庄子有自己的流水线,现装瓶非常好,一看就是在做奢侈品”。拉图在酒庄内扩充了酒窖的面积,况且其母公司巴黎春天财力雄厚,它和一些小酒庄不同,并没有需要提早出售来集资的资金和存仓压力。“拉图的退出某种程度上将动摇波尔多传统的酒商机制。”吴书仙认为,利益分配不均才是矛盾的焦点,众所周知,在波尔多,酒庄基本上都不自己销售葡萄酒,而是由葡萄酒批发商代劳。在期酒市场,酒庄将期酒以批发价卖给拥有配额的批发商,批发商再转手供给世界各地的二、三级酒商,在此过程中,批发商挣尽了酒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却没有给辛苦事于生产的酒庄带来实际的好处。“拉图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接触到二、三级酒商,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掌握消费者的人。”

  投资客的盲目和盲从

  齐绍仁是ASC精品酒业的资深葡萄酒讲师。他用一个故事来解释所谓的“中国期酒热”: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犹太人来到新城镇,两人都开起了洗车店。第二个中国人来,又开了一家洗车店,第二个犹太人在旁边开了家快餐店,第三个中国人来,依然经营洗车店,第三个犹太人则开了家理发店。
  “所有新兴市场的特点都是盲目。”齐绍仁说,但客观地评价,也正是这种盲目,将2008年的波尔多从经济危机的泥沼里拯救出来。
  国内的葡萄酒投资顾问纷纷劝回了试图将今年作为期酒试水年的中国投资客,理由是经济形势依然不乐观,年份不好的酒升值空间有限。而且,成也拉菲败也拉菲,去年的硝烟弥漫了大半年的假拉菲事件多多少少伤害了中国人对高端红酒的信心——根据齐绍仁提供的数据,作为中国富人消费热点晴雨表,北京赛特商场在4至5月份里只卖出了两支拉菲,可谓惨淡异常。
  中国人在期酒投资维系了楼市里“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在浙江,某投资者募集了千万资金到波尔多炒期酒,在酒庄定价陆续出来后,眼见形势不妙,在交了首批30%左右的资金后就单方中止了合约。
  从某个角度讲,期酒和股市一样。齐绍仁认识一些香港的酒商,他们早期做的期酒投资都挣了钱,秘诀是连着10年以上购买,分散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期酒是一项稳健的投资——2009年之后经媒体渲染抱着钱入市的“散户”,除非是业内人士,有长期合作的经销商和客源,否则,都会面临回购的渠道问题?指望以此发财的外行人,谁又会为你那零星几箱莫名其妙涨得离谱的酒来买单?
  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波尔多的期酒投资都有着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游戏规则,对于无心理预期的中国人,无异于身陷无尽的潜规则。刘艺拿拉菲降价做例子,表面是420欧元/瓶,但能拿到一手价的是批发商,作为普通藏家,买入价格不会少于1000欧元/瓶。并且,从今年开始,拉菲实施捆绑销售,想要买大拉菲,必须搭上一定数量的小拉菲、拉菲传奇等副牌酒——美其名曰是推荐产品,但如果批发商不打包购买,则会失去下一年期酒的配额。
  事实上,期酒对于中国藏家的最大价值在于,如果以期酒的形式购买,就能集齐60家列级酒庄同一年份的所有酒,而“一整套”的象征意义,是最近几年亚洲葡萄酒拍卖市场里,华人买家争相追捧的心头好。
  “期酒制度的确是个可以让买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好酒的方式。”齐绍仁并不是一味否定,“以喝酒、爱好、赠礼为目的的购买,期酒永远是可以买的,而且永远物有所值。”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另一个被放大的波尔多元素,是中国人对酒庄的投资。波尔多有没有中国热尚不敢肯定,但中国的波尔多热一定是持续升温的。刘艺夫妇每年4月都会去波尔多试酒,密密麻麻的中国人像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相熟的几个餐馆老板和刘艺开玩笑,说估计不多久得请几个像样的中国服务生了。
  自从2008年青岛龙海成功将位于波尔多的“拉图拉甘”酒庄收购,媒体上关于“中国资本席卷波尔多”的言语就不绝于耳,中国人是否真正对传统而固执的波尔多葡萄园造成了所谓的冲击,又抑或只是夜郎国自我膨胀的舆论狂欢?
  究竟有多少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在波尔多购买了酒庄,业界有不同的数字。吴书仙认为没有超过20家,上海一家葡萄酒公司的董事长张君答案接近,除去还在谈判的,包括香港商人掌握的,目前正式成交的酒庄,有15家。而张君的公司,占了其中的3席。
  张君所持有的三个酒庄,总计108公顷,除了一家位于右岸的圣提米隆(St Emilion),其余都在两海之间(Entre-deux-Mers)——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公司购买的酒庄几乎都在波尔多的这个产区,由多尔多涅河和加龙河河床冲刷所形成的平坦腹地,价格在200万至1000万欧元之间,相对便宜,是波尔多最大的平价葡萄酒产区。
  不少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国人大多有买地情结,更何况,拥有一个酒庄是再风雅不过的事了,简直是上流社会交际时活的通行证。
  波尔多的老酒庄主保守刻板,对他们来说,酒庄易手不仅仅是资本游戏那么简单,更要紧的是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博弈。“他们毫不掩饰,能卖给中国人的,只能中下级酒庄,好的酒庄是不会出售的。”张君在收购酒庄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当地人,“我并不认为种族问题是最主要的,事实上欧洲人对外国人的进入都有本能的抵触。至于日本三得利旗下的三级酒庄龙船庄,抛开中间冗长的交易历史不说,不得不提的是,三得利在毫无威士忌生产和饮用传统的国家里,生产出能与苏格兰威士忌相提并论的优质烈酒。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企业有哪一家做的东西能让法国人感到放心呢?”
  刘艺也提到了去年波尔多一个酒庄的收购案,两个竞争对手分别来自中国的一家PE基金公司和法国当地的酒商,尽管后者的出价低一些,由于担心中国人的做派让酒庄几百年来建立的“酒品”一夕之间摧枯拉朽,庄主最终还是卖给了法国人。
  这是对中国人的另一种表面误读。至少在波尔多几家中国酒商,都秉着谦虚的态度,甚至于中粮这样的大国企都没了底气,来到波尔多的目的也无非是“完善产业链以及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至于在波尔多收回投资,张君表示“这是一门长期投资,我们从未计划短期内赢利”。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的新贵阶层并不热衷于酒庄投资的真正原因。当然,吴书仙也能碰到一些被拉菲热冲昏了头脑的人,认为波尔多的酒庄有名,生产的酒一定好卖——其实,我们中国人应该是最清楚小酒庄的体制,因为中国沿袭了几千年也不过是小农经济,小资本小生产力必须不会有规模经济的大效益。“除了酒商,我不反对那些想移居到波尔多,过自己种葡萄和酿酒生活的人,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并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反之,则是我一定要阻止的,严格来说,葡萄园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吴书仙态度很明确。
  买了酒庄仅仅是一个开始。吴书仙算了一笔账,如果是规模小的酒庄,要请工人,请好的酿酒师,种植葡萄的农艺专家,房子、设备维护,算下来一支酒的出厂价定不到20欧元以上,那肯定亏本。
  而付之于里的关于时间、耐心、成本和收益之间的计较,或许才是中国人真正的波尔多迷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圆梦当酒庄庄主酿造自己的葡萄酒 2012-05-09
· 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 2012-03-21
· 我的酒庄我的酒 投资葡萄酒酒庄 2012-03-20
· 中国富豪掀起海外酒庄购买热潮 2011-12-27
· 开喝"中级酒庄"酒 量大质优价廉 2011-12-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