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意大利珠宝品牌宝格丽在罗马展览馆举行了回顾自己125年历史的珠宝大展,在这之后2010年12月,又将展览复制到了巴黎。而迎接这场展览的第三个国家,不是纽约和东京,而是北京。 在罗马举办的名为“永恒与历史之间:1884-2009”的纪念展是宝格丽有史以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历史回顾。宝格丽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多名流的赞誉,美国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对其在70年代间的作品喜爱不已,他曾公开表示:“我经常拜访宝格丽,因为它是现代艺术的缩影。”在近日宝格丽中国展的开幕式上,意大利共和国总理府国务秘书Gianni
Letta同样代表意大利政府肯定了宝格丽在文化上的代表性。 事实上,这场移自罗马在国博的展览是宝格丽在今年3月宣布被LVMH集团收购后的最大品牌活动,许多人猜测能动用如此多的资金将超过600件珍贵珠宝运至中国,并耗巨资进入国家博物馆做展,正是倚赖于LVMH集团的财大气粗,因为集团旗下的LV也刚刚结束在国家博物馆几个月的展览。宝格丽全球CEO
Francesco
Trapan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猜测,他直言把这场展览带到中国来,是他们在收购完成之前就制定好的计划。 尽管更多的人把这次展览定义为一次市场活动,但Francesco
Trapani并不这么看。他把在中国的展览看得要比在罗马更重要,因为“在国内,我们只需要展示自己就好。而在这里,我们要促进中国和意大利的对话。所以我们带了更多的珠宝来。”2009年在罗马的展览,宝格丽共展出了540余件珠宝,比在北京的少至少60件。 和很多奢侈品做展一样,这些展品一大部分来自于品牌的博物馆收藏,而还有一些极为珍贵的历史珠宝,则要从客人那里借回,展览期间使用完毕后再归还。而很多人担心的不是这些珠宝的安保问题,而在于珠宝更容易被抄袭,设计可是一件珠宝的灵魂,对宝格丽来说尤其如此。 展览一共分为七部分,将按时间顺序回顾整个品牌的发展史,在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折射出的截然不同的人文生态,也正是因为此,意大利总理办公室才特许此次展览能够使用意大利总理办公室的标识,而这个也被宝格丽当作荣耀印在展览的海报上,铺满了宝格丽店铺、机场广告。 展览最开始从19世纪末期由品牌创始人索帝里欧·宝格丽所制作的银器系列开始,这一次展示的银器、银饰是索帝里欧·宝格丽早期作品,至今流传在世的不多,银器时期的宝格丽充满了浓郁的土耳其和拜占庭式风格,而创始人在奥斯曼帝国晚期离开了家乡伊庇鲁斯地区,来到当时年轻国度意大利的新首都——罗马,这段移民时间也恰好与地中海文化转型的时期相吻合。很早开始,他就开始注意满足客人的需求,在1905年时,索帝里欧将自己的店面迁移到ViadeiCondotti10号,并借用英国文豪狄更斯小说名,将店取名为“Old-CuriosityShop”,并开始增加珠宝及配饰品的数量和款式,以满足客人多样的选择。 宝格丽的变革出现在20世纪中叶,彩色钻石开始崭露头角,其丰富色彩和可塑性让宝格丽当时的设计师们为之痴迷,因而开始为宝格丽注入色彩元素,脱离之前以钻石与铂金为主的世界。这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珠宝造型为花篮与花束,可微微颤动的花朵是当代珠宝工艺的特色展现。 这之后的10年对宝格丽来说是充满变革的十年,而正是这十年的发展才形成了宝格丽如今的核心价值。这一时期的珠宝设计开始呈现出独特的气质——设计大胆、风格鲜明、造型隽永、色彩绚丽,这种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终于让过去理想中的“意大利学院派”风格成为现实,而宝格丽也毋需再跟随法国珠宝的步调,自我风格得以萌发,开始走上了以彩色宝石为主的道路。事实上,宝格丽在业界被称为彩色宝石之王,不只是它勇于使用彩色宝石取代钻石,更在于其不拘于大众潮流,同时使用多色彩色宝石制作珠宝,相当大胆而富创意;而用白金取代纯金、将引进的土耳其石等半宝石运用于顶级珠宝上,在当日条件下着实称得上有勇气。 如今的宝格丽,已经是意式珠宝的典型代表,它不同于法式的古典主义、又和美国Tiffany的实用主义截然不同,它的风格就像意大利人一样,热烈鲜明,而意大利人的传统手工艺,也没在他们的珠宝制造上失传。即使加入了法国人的奢侈品集团,FrancescoTrapani也不认为他们会重新被法国人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