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欧盟出台的第二轮希腊援助方案并没能止住国际评级机构降调欧元区成员国评级的“脚步”。2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宣布,将希腊国债评级在“垃圾级”的范围内进一步下调三档,并称希腊国债“铁定违约”。
这一事件意味着欧盟和美国主控的三大评级机构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升级。在双方的口水战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欧盟多位领导人对评级机构大加挞伐,认为其不适当地试图在当前的债务危机中影响决策,并警告说将强化监管、加大削弱这些评级机构影响力的努力;而另一方面,以标普为代表的评级机构为自己辩护称,其目的仅在于为投资者提供科学、一致的评级观点,而且“欧盟官员的决策过度依赖评级使其不堪重负”。
究竟是评级机构在试图影响决策、干扰欧盟解决欧债危机的努力?还是欧盟的决策过度依赖了评级机构,并试图以前者为由干涉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在双方的指责和争斗中,市场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呢?
欧洲拟削弱三大评级机构影响力
自欧债危机于2009年底爆发以来,危机每次升级,背后都有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成员国系列评级的举动。在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下,危机不断蔓延,欧洲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近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三大评级机构又对欧元区发起轮番“猛攻”。已接受欧盟援助并处于经济调整期的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国,主权评级均被降至“垃圾级”。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23家意大利次主权机构的长期评级及优先无担保债券评级、5家意大利国有企业评级和多家金融机构评级全部被纳入负面观察名单。评级机构的“尖刀”甚至插入了欧洲“心脏”,欧元区核心成员国比利时的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被下调至负面。评级机构对欧元区的“狂轰滥炸”使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长期难以消散,欧元区高负债外围成员国的融资成本一路攀升,欧元、欧股连遭重创,欧盟的援助行动也时常因市场的惊恐情绪而备受干扰。
欧盟方面对此忍无可忍,7月至今,该机构领导人已轮番出面批评美国主控的三大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除建议强化监管外,也认为欧洲应设立自己的评级机构。
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委员米歇尔·巴尼耶称,欧盟拟加强对评级行业的监管,未来可能要求评级机构在公布主权评级调整前,必须披露其所使用的数据及相关分析报告,以增加透明度。此外,欧盟也将削弱评级机构的参考作用,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自主风险评估,避免市场惯性依赖信用评级机构。
德国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合伙人卡罗尔近日透露,欧洲评级机构建立的计划将较此前公众的预期进一步提前,并预计欧洲评级机构的首个主权评级结论将在2012年第二季度公布。据介绍,创建欧洲评级机构须耗费约3亿欧元,新评级机构的公司债务评级收费将不及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的一半,且费用由投资者而非发债方支付。这些均表明,欧洲建立基于自身立场的国际评级机构已进入实质阶段。
评级机构抱怨决策者依赖性太强
随着来自欧盟方面的批评和指责不断增加,三大评级机构也有些坐不住了。率先对欧盟的批评做出反击的就是标准普尔公司总裁狄文·沙玛,他2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题为《决策者必须降低对评级机构依赖》的文章。
文章指出,评级机构并未自诩为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的唯一评判者。监管者和决策者如何利用评级结果是当前金融体系面临的较大问题。他们依赖评级做监管或政策决定,这造成对评级机构观点的过度关注。
举例而言,法国银行界最近提出的希腊债务展期建议是以评级机构对希腊是否违约的判断为前提。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强调希腊债务重组以避免评级机构所言的违约,并在决定接受何种债务抵押、以什么样的条件接受抵押时继续以独立评级做参考。决策者的这种作为使评级机构处于决策的核心,而评级机构无意寻求担当这一重任。
沙玛还提出建议说,较明智的做法是不要让评级观点成为政策决策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评级对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影响将得到降低,并使得评级机构完全以质量为基础展开自由竞争。投资者则可以自行决定对自己是否有用,而不用理会监管或政策措施定下的特定标准。
很明显,这篇文章十分巧妙地将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又转移到了欧盟决策者一方。正如沙玛所说,投资者会根据评级的实际效果来利用和评价它们的报告。如果评级观点有价值,人们就会加以利用;反之如果没有价值,市场参与者就不应被迫接受。
针对巴罗佐等欧盟官员提出的评级机构对欧洲有偏见的说法,文章表示,“果真如此的话,标普那是自掘坟墓”,“我们的主权评级以我们公布的标准为基础,对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政府一视同仁”,“标普在欧洲已有25年多的历史,所有欧洲主权评级的资深分析师都是土生土长的欧洲人”。
而且,据彭博社27日报道,沙玛在当天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也做出类似表述称,主权信用评级应当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很重要的是,我们的评级标准不能受一个或更多政府的影响,这会破坏评级的独立性、可比性和价值”。这一听证会的背景是,由于提高美债上限的谈判陷入僵局,标普和穆迪计划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事实上,尽管外界也因评级机构缺少有效监督和制约而质疑其报告的客观和独立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首先要正视的是欧洲债务国家本身的真实问题。正如德国央行行长延斯·魏德曼所言,不要将欧洲债务危机升级的罪责归咎于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级并不是专断的,它暴露出债务国家的真实问题,而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评级公司做出裁决更令人担忧。
研究结果也证实评级机构的降级和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公布的主权评级研究报告显示,评级机构对主权违约风险的评级基础经得起推敲,1975年以来违约的所有主权债务至少在违约一年前都被给予了“投机级”评级。
金融市场离不开三大评级机构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欧美大投行一直配合三大评级机构的报告抛售或买入相关资产,给全球金融产品价格带来巨大波动,整个金融市场仍然控制在这些投行和评级机构手中,要打破这种局面可能需要较长的过程。
可以作为例证的是,穆迪27日公布的财报显示,该集团二季度利润增长56%,而且这主要归功于二季度全球债务发行激增带来的信用评级收益大涨。这也可以说明,尽管各方对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质疑声不断,金融市场目前仍需要这些独立的商业信用机构来进行债券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标普、穆迪、惠誉在全球信用评级机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短期内也是无可替代的,数据显示,标普和穆迪所占市场份额各为40%左右,惠誉的市场份额约为14%。
而且,即使能像欧盟官员建议的那样,成立和支持具有纯正欧洲血统的评级机构,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兴评级机构要获得市场认可并非易事。当前的三大评级机构虽饱受市场诟病,但均有着逾百年的发展历程和信誉积淀。新生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经验、手段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与三大评级机构相距甚远,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被客户和市场认可。例如,标普创立年份是1860年,穆迪成立年份为1909年,惠誉则为1913年。新的评级机构要追上“三巨头”的信誉和技术能力,不能一蹴而就。